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用一生兑现爱的承诺
——追记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牛争鸣 王凌云 本报记者 吕培涛



  2018年4月16日,西安,灞陵。“老牛,你太累了,好好歇歇吧。”抚摩着墓碑前冰冷相框里那熟悉的笑容,妻子孙静悲恸地说。“牛老师,你就像甘于奉献的老黄牛,任凭千般累,换得春满园!”牛争鸣的学生、同事用心语默默地缅怀着他。
  直到此时,人们才不得不相信,老牛走了,牛老师走了,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带着对水利事业的执着追求,带着对亲人、学生最深的爱,永远地离开了……
  
爱岗敬业师德楷模
  牛争鸣是“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怀揣报国梦想走进了当时在全国水利行业影响甚大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系,1986年又师从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建中教授从事水力学研究,他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我国水利人才培养和水利科学研究。
  牛争鸣热爱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他曾经说过:讲台就是战场,作为教师,教学、科研就是战斗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承诺,要对学生负责,不能食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牛争鸣的爱人孙静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小事:大概在去年的时候,年幼的小孙女在家里住,她自己到外地出差,因为第二天晚上7点牛争鸣有研究生的课,她就定了下午6点左右回来,可是火车晚点了,她无法按时归家,就给牛争鸣打电话,希望他能把课调一下或者给学生说晚去一会儿。接到电话的牛争鸣当时就火了,在电话里对孙静发起脾气:“学生的课怎么能说不去就不去,一分钟都不能晚!”最后,牛争鸣自己坚持上课去了,是找熟人帮忙照看的孙女,因为在他心里没有什么事会比工作、会比学生更重要。
  原任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处长窦海潮与牛争鸣因工作相识,继而发展成无话不谈的人生至交,在他看来,牛争鸣就像他的姓氏一样,对事业有一股执着的“牛”劲。在同事们眼里,牛争鸣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视讲台为生命。“牛教授给本科生上的《水力学》《流体力学基础》这两门课是这个学科比较难讲的课。”水电学院院长刘云贺告诉记者。但是,他不怕难讲,就怕学生不爱听。上过牛争鸣课的学生都知道,这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师讲课最认真。他从不迟到,从不请假,板书又多又整齐。“感觉牛老师上课像是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我们,他总是抽丝剥茧、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们,那些难以理解的原理和公式在他的讲解下,慢慢也变得简单多了。”一位本科生这样告诉记者。
  翻开牛争鸣最后一次上课的教案,十几页的A4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公式、演算,还有很多不同颜色的字,看得出是最近才添上去的,这份对教学和学生的爱,让牛争鸣多年来一直站在讲台上,从不松懈。他还曾先后主讲过《边界层理论》《城市水利学》《水力学》等课程,都是《水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他作为水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主持完成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编写教材3部。他授课总是因材施教,不断创新,亲自编写不同的课后习题以及思考题。就在2017年,还完成了《高等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发表教学论文2篇,亲自编写《简明高等流体力学》教材1部。
  旋流消能毕生心血
  巍巍中华,河海茫茫。一部中华文明史,有时就是一部治水史。作为一个农耕大国和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水利事业关系国运兴衰。1995年,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拉西瓦水电站泄洪消能关键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性旋流泄洪洞研究”中,牛争鸣开始接触旋流消能有关研究。
  “消能是水力学领域里的一项基础性和难度很高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我国著名水力学专家王光谦告诉记者。据了解,在我国,高坝建设在拦截洪水、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大坝都建在深山峡谷中,水头高、泄量大、河道狭窄,下泄洪水往往携带巨大能量,如果不对其进行消能处理,将会严重危及大坝安全。看到这些问题,牛争鸣将目光锁定旋流消能,他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此后的20多年里,牛争鸣踏遍祖国的山川河流,足迹遍布公伯峡、拉西瓦、喜河、旬阳、苏洼龙、亚碧罗、冷达等全国近30个水电站,并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力求在旋流消能研究上取得突破。
  经过艰苦不懈的探索,牛争鸣和他的科研团队在水平旋流消能研究领域取得突破,2006年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公伯峡水电站即获得巨大成功;其间,针对常规水力学原型观测方法中的一些缺陷,又首次提出涂层痕迹法原型观测技术,也得到成功应用。在随后的十余年里,他继续专注于水平旋流技术研究,并逐渐拓展到基础研究领域。
  2018年寒假,由牛争鸣和洪镝合作完成的《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水力特性与工程应用》一书起草完成即将付梓,在这本凝结了他20多年心血的学术专著最后,他这样写道:“将这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并编著成书,作为相关行业人员论文写作,项目设计、研究和建设管理时的参考,促使这种新型的旋流内消能工推广应用,一直是著者的心愿。”不仅如此,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寒假里,61岁的牛争鸣再次申请国家自然基金,他要将消能研究继续下去。
  “争鸣的研究一直在创新,我经常能够在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而且总是很有新意,吸引我看下去。他是我见过的对工作最认真最严谨的人,是真正地把这项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王光谦说,“在水平旋流消能研究方面,他的研究最有特色,代表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
  学为人师爱生如子
  3月20日,毕业已经12年的贺立强正在四川省甘孜州两河口水电站出差,牛老师突然离世的消息让他震惊、悲痛,“我怎么都不能相信,3月1日我和老师刚刚见过面,当时他看上去依然那么亲切慈祥,和我上学时一样,怎么忽然之间就成了永别?”回忆起这些,40岁的贺立强充满了无限的遗憾。为了赶回西安见老师最后一面,他顾不得山区大雪,道路湿滑,交通不便,用了近30个小时,换乘汽车、飞机、高铁、地铁,终于在3月21日晚11点多赶回了西安。“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赶在追悼会前回来,送一送老师。”贺立强哽咽着说,“牛老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他一直像父亲一样关心我、帮助我,指导我成长。”
  从1997年开始带研究生至今,牛争鸣一共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9名。对于如何当老师,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无论科研搞得多好,也只是一棵树,即使这棵树是一棵参天大树,也只是一棵树,成不了林。而教书育人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对学生的一个承诺。一个好教师,应该是教学和科研齐头并举,教师的贡献是要培育一片森林。”为了为国家培育这片森林,牛争鸣倾注了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爱。“每一个学生都是情感丰富并具有认知差异的个体,谁也不是天生的天才,要尽力遵循从人性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发展,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没有优差生,只有个性的不同”。
  牛争鸣离世后,毕业的40多名研究生绝大多数都在第一时间从祖国各地赶回来,送敬爱的老师最后一程。“追悼会上,都是成年人了,但大家却哭得像个孩子。”说起这些,南军虎又红了眼眶。牛争鸣对学生倾注以爱,学生也对这位好老师回报以爱。2016级研究生邓淯宸在恩师60岁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他常出现在我心中,培育着我成长,鞭策着我前进,鼓励着我向上。如果时光能倒流,请让我回到迈进牛门的第一天,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再次聆听您语重心长的教诲。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老牛对吃和穿从没有要求,他最大的兴趣就是工作,他曾经说过:人活着就要工作,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妻子孙静说道,“我曾经劝过他,这么大年龄也该歇歇了,他说就是因为快退休了,要给年轻人留点东西。”在牛争鸣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党员、干部应知应会70题”学习资料、“两学一做”笔记和“三秦帮扶”工作手册都放置在醒目位置上,里面依然是那些熟悉的密密麻麻的笔迹。“作为一名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牛争鸣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水电学院党委书记程文告诉记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你无法预知或延续你肉体生命的长度,但可决定你精神生命的相对长度。”这是2012年2月牛争鸣在自己QQ空间里的一句留言。这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人生最真实的写照。他曾对他的学生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我能走多远,也不知道我能登多高,但我会一直面向阳光不停追逐。”牛争鸣的一生,像电火一样燃
  烧自己,照亮天地;又像流水一样在不息
  的流淌中,浸润无数心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