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4月2日,中国西部首家国家级博士后创新平台、国家在高校设立的以博士后国际交流为特色的第一个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和西部人才聚集的硬核新高地。
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面向全球
    西安交大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进行人才合作签约。

  4月2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樱花为谁红?原来这是为迎接来自国内23家政府部门代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24所海外高校的学者、博士后代表,及国内83家企业代表近700位嘉宾,共同见证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正式入驻创新港。
  这是创新港第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基地,人社部批准的中国西部首家国家级博士后创新平台,也是在高校设立的以博士后国际交流为特色的第一个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意在探索中国大学改革创新的新模式,打造成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和西部人才聚集的硬核新高地。
  力争3年内引进千名博士后
  据介绍,该创新示范中心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依托,创新博士后培养体制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科技创新、人才进步、科研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
  在人才招收方面,中心以项目为牵引,优先保障在所属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和一定规模的团队招收博士后,让博士后能够承担和参与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建设任务;加强与企业合作,以“三个面向”为引领,根据企业项目需求招收博士后。
  培养使用方面,充分发挥创新港的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配套四大板块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以企业项目为纽带,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人才服务方面,为博士后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加大投入、提高薪酬,吸引海内外青年人才前来工作,继续扩大博士后队伍规模;优化分类资助体系,加强海外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支持丝路沿线国家知名大学优秀博士加入学校优秀团队;支撑创新港研究院队伍建设,以“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为目标,围绕大团队建设组建研究队伍。通过以上举措,力争3年内引进1000名博士后。
  探索科技国际交流新经验
  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社部原副部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原主任王晓初,与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共同为“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揭牌。
  王晓初希望陕西省和西安交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集高端人才,大力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把中心打造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推动政产学研教融合的新高地,面向“一带一路”开展科技人文交流的新平台。
  陕西省委副书记贺荣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表示祝贺,并对中心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地引进和激励人才,围绕创新创业,加大投入力度。二是探索国际交流新经验,深化科技互通互访,利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平台优势,汇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三是推进校企全面融合,帮助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助力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发展。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在致辞中说,未来属于青年,博士后更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面向全球开放,期待社会各方面的人才汇聚于此,期待各个国家在这个共享平台上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支持,达到多赢局面。
  探讨高端人才发展新模式
  在随后举行的“丝绸之路博士后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外政府机构、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后代表发言,探讨创新型高端人才发展的新模式。
  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巴经济走廊总干事萨发达·阿里莎表示,巴基斯坦非常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相信研讨会结束后,巴基斯坦的大学和中国大学之间的合作将更紧密。
  马来西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拿汀帕杜卡西蒂·哈米沙·塔布西表示,此次马来西亚国家部门代表和高校教授组团来西安,非常愿意同西安交大在科研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以创新为动力,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校长特使盖·詹宁说:“全世界的大学应该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广泛沟通、深入合作,共同解决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为更加友好的世界共同奋斗。”
  “这里工作环境好,有很多机遇,一定会给博士后带来新体验。”进入西安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只有4个月的伊赫尔·拉德琴科感触颇深。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交大化工学院魏进家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期待以中心为平台,与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员深入合作,携手并进。
  另外,西安交大还与国内外政府机构、丝绸大学联盟高校、企事业单位等48家单位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当天下午,在西安交大兴庆校区、雁塔校区举行分论坛,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励)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