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陕西省动研所“一所一品”推进野生动物产业发展

陕西科技报



  “7月9日,我们受江西万安县政府邀请,就花面狸产品研发进行合作。目前,万安县养殖花面狸3万余只,已经在3个镇建立了示范基地,加盟养殖户达600户左右,主要靠龙头企业带动。他们特别对我所研发的花面狸延伸产品感兴趣,希望能投资。”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金学林兴奋地给记者介绍。
  他说,未来,野生动物产业大有可为,以江西省为例,野生动物养殖业每年产值14亿,野生动物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80亿,我们陕西在这方面也正在加快推进。
  实际上,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一直在渭南,特别是大荔、澄城县建立科研基地进行科研创新为民活动。2018年12月,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与陕西省动物学会、陕西佳牧养殖公司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建立陕西省动物所特种动物(花面狸)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暨陕西省动物学会专家服务工作站,共同为澄城县寺前镇实施依靠“科技+龙头企业+学会(研究所)”,带动当地群众精准脱贫及乡村振兴。
  近日,本报记者随中省媒体采访团赴澄城县寺前镇的特种动物(花面狸)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对承担该课题项目的科技人员进行了采访。
  “说到花面狸,就是我们常说的果子狸,你也就会想到当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非典元凶’。而在2003年8月,国家林业局就已经确定花面狸为首批可以进行商业性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民间养殖颇多,具有丰厚的利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特种动物养殖课题组负责人车利锋向记者介绍。
  在澄城县寺前镇的陕西佳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花面狸养殖科技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出生才45天的三只花面狸,非常健康可爱。
  2003年,从吉林农业大学一毕业就到省动研所工作的车利锋,对自己的研究项目充满激情。他介绍,我省许多地方群众养殖花面狸愿望强烈,但养殖技术多以自我摸索为主,养殖圈舍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疾病防控几乎为空白,并且没有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利用仅仅停留在食用,没有科研机构进行花面狸养殖的相关研究,相关部门对此也重视不够。
  “还有,鼯鼠也是一种浑身是宝的动物,即便是它们的粪便也大有用途。根据《本草图经》记载,鼯鼠的粪便是一种被称为‘五灵脂’的珍贵药材,可以起到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等病症。以前主要靠采集野生鼯鼠的粪便,现在我省陕南已经有很多群众开展鼯鼠养殖,使五灵脂有了较稳定的来源。由于其食性特殊,很难推广养殖。”车利锋说。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综合性专业研究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近些年围绕花面狸和鼯鼠的良种选育、疫病防治、营养饲料配制、规范化养殖,以及养殖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正在研究制订花面狸和鼯鼠养殖的地方标准;研发适合花面狸和鼯鼠的全价精准日粮配方;培育花面狸优质品系,建立标准化养殖体系;进行产品深加工的研发,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我省特种养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建立优良稳定的人工种群,形成具有自主产权和品牌的人工品种,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种源,减少对野生种群的依赖,杜绝对野生种群的破坏;并对花面狸相关产品深加工的进行研发,打破传统利用模式。
  据了解,省动研所建立花面狸和鼯鼠良种繁育基地,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源,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创造参观、交流以及互相学习的场所,还定期和不定期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对养殖户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技术指导。
  “通过花面狸和鼯鼠产业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养殖示范和公司基地可安排一定数量人员就业,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另外,通过订单式收购农作物制作动物饲料,从而提高农民土地的附加值,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金学林所长说。
  中科院西安分院和陕西省科学院“两院合一”,借助省动研所的技术优势,实施“一所一品”专项工程,建立花面狸和鼯鼠良种繁育基地,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开创了陕西实施扶贫工程的新模式,通过“一所一品”支撑“一县一业”,正在以野生动物产业助推我省贫困地区脱贫增收!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