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择一事终一生 轨道工程谱华章
——记优秀基层党员科技工作者朱红军

  在西北工业重镇宝鸡,素有我国轨道工程机械领域“国内第二大轨道工程生产基地“之称的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有一位科技工作者,饱含专注与勤奋,几十年如一日,因为热爱所以坚守,青丝熬成白发,如潮头的浪花一般,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轨道工程机械浪潮中,默默蓄力,助浪潮成“风起云涌”之势,他就是优秀基层党员科技工作者——朱红军。
  无悔的选择 潜心钻研的热爱与坚持
  1995年7月,24岁的朱红军从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毕业,在导师的推荐下,朱红军选择到铁道部宝鸡工程机械厂报到。进厂后,为了解整机产品生产组装的全过程,他在组装车间实习了一年多,跟着电气、内燃、管道、钳工等工种的师傅学流程,在车间认识了解上千棵物料的功能与工作原理,为日后进行整机图纸设计和工艺路线布置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8年中铁宝工承接了国内第一台钢轨打磨车与美国公司合作项目,朱红军被抽调到该项目组,核心参与国家九五期间“铁道部科技司发展计划项目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列车国产化”调研。随着该项目的成功合作,我国铁路线上的市场应用得以推广。在我国新的钢轨打磨车项目中,从合作开发到国产化,朱红军在这些科技产品研制中,一头扎了进去。当时的企业,由于经营问题,已经到了借债发薪的地步。周围有许多技术人员纷纷跳槽,但朱红军仍不为所动,依旧埋头于他的钢轨探伤车、钢轨打磨车项目中,一干就是十五年。期间,他曾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劳模”、“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等各种荣誉称号。
  不懈的进取 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2009年,当时中国南车株洲所与中铁宝工合资新成立了合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公司。朱红军被任命技术中心主任,他组建新的整车研发团队,对“九五”、“十五”期间合作开发的探伤车和打磨车项目进行不断改良。
  为顺应我国科技发展形势,针对我国轨道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较大但成本较高的突出问题,形成课题组,借鉴集团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电气系统等技术优势,推进项目国产化研究以及国内市场的广泛应用。朱红军先后承担钢轨探伤车项目经理,实现新型钢轨探伤车49组的重大突破,实现15亿元的产值,为企业规模化运作注入了信心与活力。此项目在后期,获得了“中国中车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3年7月,朱红军被调入株洲时代电气轨工事业部装备技术开发部任主任,并组建了新的整车研发团队,主持承担前期钢轨打磨车国产化大修、双动力地铁打磨车、双动力钢轨打磨车等项目,经过评审及样机试制试验,各项性能及指标均超过科研合同要求。最终,此车经专家评定,整车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双动力无缝转换连续打磨技术国际领先,得到业内专家及行业领导的一致认可。先后实现产品产值10亿元,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期间,朱红军积极推行新的技术人员传帮带,同时抽取时间进行自身知识更新,自学考取兰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硕士学位。2018年,因轨道工程机械的市场开发形势需要,朱红军放弃本部工作,回归宝鸡,担任宝鸡时代副总经理,接管近300人规模的科研开发管理、质量管理团队,投身产销研市场前线,熟悉客户端科研项目需求,了解掌握行业态势,提升轨道工程机械产品质量,适应我国安全绿色的战略需求,研制长大坡道、改进型检修列、氢能源等项目,为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做足了功课,为宝鸡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深厚的积淀 深耕内化的专业匠心
  朱红军和许多的基层工作者一样,他们不计个人得失,长期坚守在普通的科技工作岗位,在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甚至从项目成果诞生到得到广泛认可,需要经受过一次次创新失败,一次次再来的长久考验与磨砺,但他们从不轻言放弃,依旧奋勇向前!朱红军不仅在推动我国轨道工程机械迈向更新更快发展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笔,同时,他也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书写出了平凡但不平庸的科技历程。

(梁宗周 记者 赵晓东)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