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商州区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系列报道(一)
“永锋是个实干家”
  “我们村路宽了,灯亮了,水通了,山绿了!瞧,村庄都被核桃园包围了,林子里立体套种上了盆栽魔芋,这都是村党支部书记王永锋想出的‘金点子’。”4月28日,在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核桃园里,今年77岁的王尚林老人,一边为盆栽魔芋培土一边说。
  上河村以核桃为主导产业,已经有20年栽种历史。全村13个小组772户2334人,耕地面积2650亩,其中种植核桃2400亩,素有“商州核桃第一村”之美誉。
  “说起上河村的核桃,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史。二十多年前,老支书动员村民在坡塬栽树,群众却不以为然,认为又要征林特税,说什么也不愿意栽。”王尚林说,“无奈,老支书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长远发展思路,群众才勉强地栽下了核桃树。”
  事实上,核桃亩均效益是种粮的五倍以上,在盛果期,每户平均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一些地广树多的农户,核桃产值达2万元以上。曾经以核桃致富的村民,大多数人家盖起了新楼房,还买了小轿车。
  时光回到几年前,村民不用种粮食,守着青山绿水,抱着“摇钱树”就能致富。可是,市场经济就像过山车一样,核桃价格在达到顶峰后一度跌入低谷,核桃仁由30多元到不足10元,极大地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砍树有些可惜,留着又不值钱,“摇钱树”一度成了群众的“烫手山芋”。
  今年以来,商州区在落实市委市政府“三百四千”工作奋力赶超行动中,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个提升”。将有情怀、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的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复退军人发展成为党员,锻造一支引领农村发展的排头兵。组织党员、群众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嵌入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
  路子怎么走?产业咋发展?面对核桃市场低迷的现状,对于履职四年的党支部书记王永锋来说,不能把好端端的产业毁在自己手里。
  根据上河村情实际和气候特点,王永锋带领村班子成员经过多方研判,大胆提出了“三千一品”发展思路:到2025年培育一千亩精品核桃、一千亩改良核桃、一千亩林下种植,打造一个“上河源核桃制品品牌。同时,王永锋计划流转土地100亩,依据碧根果发芽迟、避免霜冻的特点,建立碧根果试验基地。 
 思路决定出路。从2020年开始,在2400亩原栽核桃的基础上,上河村开始发展红仁核桃。2021年新栽100亩,改良300亩,今年新栽100亩,目前全村红仁核桃面积达到500亩。
  “核桃树下这些黑色的塑料盆子,是王永锋在网上查阅,请市农科所专家指导并在全村推广的魔芋新栽套种模式。”王尚林指着一排排装满土的盆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据介绍,盆栽魔芋喜阴耐旱,在林下种植不影响核桃产量,每亩可栽1500苗,亩均年收入四五千元。
  “盆栽魔芋的最大好处是可阻断土壤病害,不需要每年倒茬。每亩可栽1500苗。”王永锋说,“中邮集团驻村帮扶以来,每年支持村上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2021年投入发展资金80万元,以‘借种还种’模式支持群众发展盆栽魔芋。”
  人闲地不闲,让土地产出成倍效益,在上河村是一种普遍现象。王尚林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6亩核桃园,套种魔芋、洋芋、四季豆、红小豆、板蓝根等,核桃年收入2.5万元,林下经济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
  提起党支部书记王永锋,王尚林老人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永锋是个实干家,他带动群众改良核桃树,引导大家林下套种多种经济作物,动着脑子让群众致富。”
  群雁欲飞头雁领。目前,上河村成立了商州区陈塬办事处上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上河村核桃专业合作社、上河村核桃产业协会,注册了“上河源”商标,借助中邮网销优势,打造核桃品牌。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47元,村集体经济积累40万余元。

(本报记者 张 宏)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