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系列报道3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材料创新基地:把握机遇加快进度 推进基地一流建设

陕西科技报

  8月31日,记者走进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材料创新基地进行采访。
  “稀有金属材料创新基地属于产学研协作类创新基地,重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作为基地依托单位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始建于1965年,现地处西安、宝鸡两地五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场所面积69万平方米,总资产近200亿元,是我国重点建设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基地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经过50余年的发展,研究院已成为我国稀有金属材料领域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为我国航空航天、核工业、能源交通、生物医用等多个领域独家提供了大量关键材料,多次获得国家表彰奖励。目前拥有14个研究所及中心、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发起组建了40家高科技企业(7家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稀有金属材料领域门类最多、研发能力最强的科研生产基地。
  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长效机制
  近年来,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核集团、金川集团等高校院所企业在重大项目及创新平台申报、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长效机制。
  在谈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情况时,受采访的研究人员表示,基地先后联合省内相关高校、企业等13家单位共同组建并获批了陕西省首批稀有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超导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推动超导材料学科建设与研究,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参与西北工业大学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建设。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形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及高质量落地转化项目。
   筑巢引凤 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
  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研究人员向记者说:“目前,我院已累计引进博士近300名、硕士1200余名,其中大部分已走向重要技术、管理岗位。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里尔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中法双博士;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协议》,开设联合培养人才班;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材料学科研究生,截止目前,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500余名。”
  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研究院专门设立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作为新引进高端人才的项目启动经费。基地积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取“技术股+现金股”的方式使科研人员享受成果转化收益,激发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具有工程技术类高级职称自主评定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基地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部超导、西部材料等创新联合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法国傅立叶大学、德国汉堡技术大学、金川集团、新疆有色集团公司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国际会议,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踌躇满志 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基地
  研究人员表示,研究院将自筹资金近3亿元,新增建设3.4万平方米的“创新示范基地”,用于创新基地研究平台的搭建、创新团队和人才的进驻、综合服务开展等工作,为创新基地提供优良的条件。此外,研究院及所属公司的科研、中试及工程化生产场地、设备优先供创新基地使用。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研究院稀有金属材料创新基地将依托“科创中国”平台,梳理稀有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共性难题,形成任务清单,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引导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对照清单逐步开展重点创新任务、重大科技难题攻关。在人才引进、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创新改革成果,凝聚培育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努力建成开放、专业、可持续的国际协同创新网络,实现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着力打造稀有金属材料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标准制修订的国际化基地、产业技术聚集发展的创新高地,力争早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
  

(姚旺 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