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文化在陕西

朱文杰

陕西科技报















 
  2023年为癸卯兔年。兔子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其生性机敏,加上繁殖能力强,象征着多子多福、家族兴旺,因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人与兔相遇、相识、相知已有数千年之久。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意趣盎然的兔文化。
  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国剪纸,就多有兔的形象。陕北剪纸和农民画中有“蛇盘兔”图案。例如安塞的潘常旺的绘画《蛇盘兔》色彩瑰丽,非常精彩,被收入《安塞民间绘画精品》书中。她还剪有《蛇盘兔》的剪纸被收入《安塞民间剪纸精品》书中。老百姓俗语中有“蛇盘兔,必定富”,还有“蛇缠兔,辈辈富”。人们又把“蛇盘兔”用在了婚姻上面,说属蛇的与属兔的就是好姻缘。在十二地支中,兔为卯,卯为木;蛇为巳,巳为火,木生火为相生之象,代表着婚姻幸福。
  和“蛇盘兔,必定富”寓意相近的还有“狗撵兔”。在生肖文化中,兔与狗是非常和谐的属相,婚配上还有“青兔黄狗古来有,合婚相配定长久”。而潘常旺所剪的《狗咬兔》,实际就是“狗噙兔”或“狗叼兔”,用“咬”似显失谐。
  1996年被我省授于民间美术大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审批,被评为剪纸艺术大师的曹佃祥,有一幅剪纸《鹰踏兔》,此件作品中描绘了一只雄鹰从空中俯冲下来,鹰嘴啄一兔子的造型,极具动感,充满张力。“鹰踏兔”是民间较常出现的剪纸纹样,是新婚洞房喜花之一。民间认为鹰属阳,同鸟,神话中称太阳为三足鸟。代表男性;兔为阴,代表女性,此纹样暗含阴阳相合相生的寓意,象征着生殖崇拜。
  曹佃祥还有一幅农民画“十二生肖兔”,画面上一位陕北姑娘把一只兔子抱在怀中,也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民间传说有“兔蹬鹰”的奇闻,即兔子发现老鹰前来攫食,逃肯定是来不及,索性孤注一掷,假装吓死仰躺地上,等老鹰接近时猛然出击,用腿狠踢老鹰腹部,老鹰猝不及防,加之本身速度快、重力大,五脏六腑顿时被踢蹬得不能正常运转,瞬间痛不欲生,兔子乘机溜之大吉。
  陕西剪纸闻名全国,影响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剪纸》一书中有:彬县宫仙苗的剪纸作品“兔子吃白菜”,白菜谐音“百财”,即意指兔子让人们发财,而且是百财而不限一种;咸阳秦都任文英有剪纸作品“兔卧灵芝”,灵芝为长寿药,意指兔寿千年;靖边汪桂兰“兔穗千年”也有兔寿千年的意思。定边文化馆和旬邑文化馆收藏的剪纸作品,乾县的周彩秋剪纸的图案都是“兔衔草”。意思是凡是衔草的动物,都是神祇动物,除过“兔衔草”,常见的有:“鱼衔草”“鹿衔草”等。再有,旬邑秦雪娥的剪纸“喂兔”,靖边华月秀的剪纸“倒照兔”,吴堡慕明义的剪纸“鹰踏兔”等等。
  记得2011年作者受省税务局聘请参与推荐评审的《陕西民间工艺美术》荣登国家的印花税票,一套九枚,主图精选了九种陕西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旬邑剪纸、安塞农民画、宝鸡马勺脸谱、面花、布艺、西秦刺绣、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陕西东路皮影。
  2011年是兔年,当时印刷的画册上就有两幅作品是兔的形象,一是凤翔泥塑,二是安塞农民画。
  登上国家印花税票的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民,今年又塑了几种泥塑兔,而宝鸡马勺脸谱的传承人张星,今年也刻制了几个以兔为主图的马勺脸谱发给作者。
  作者在微信上还搜了几幅陕西的布堆画。有《蛇与兔》《兔抱红萝卜》《兔卧花丛》等,个个精美绝伦。
  每年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称灯节。灯节闹花灯时还兴一种兔子灯。这种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其中寓意是古代劳动人民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玩兔子灯成为元宵节的一种传统习俗。
  记得我家住白鹭湾时,1962年,我初中同学林安令的父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于民间艺术上造诣非凡。元宵节灯会,他都在院子里制作一些精美无比的彩灯,我曾观看他老人家糊莲花灯、扎兔灯、羊灯,把我当时惊得一愣一愣的。兔灯就是带四个轱辘的那种。
  西安城南三兆村做灯笼历史悠久。据说公元前65年,汉宣帝将现今曲江池东南的一块地方选定为陵墓地(即今杜陵),并迁徙了许多官宦富豪在此处居住。而汉代有了元宵节,从皇宫到民间老百姓家中,都要悬挂花灯过节。三兆村一带从那时起就有人开始制作花灯。到了隋唐时期,三兆村的花灯供给皇宫,以及曲江池的离宫别馆。清代到民国时期,三兆村制作的灯笼以花灯和动物灯为主,动物灯造型有羊灯、龙灯、马灯、青蛙灯等,还有最受孩子喜爱,安着四个轱辘能在地上拉着跑的兔灯。
  陕西面食有面花,又称花馍、礼馍,历史悠久,最早被用于祭祀,以后演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陕西面花的历史可以追溯西周时期。到汉唐时期,陕西的面花已经发展到了高峰,并且开始出现在一些大型宴会中。《陕西烹饪大典》中记载,唐中宗时宰相韦巨源“烧尾宴”中的“素蒸音声部”,就是一组用面团捏塑造型,经蒸制而成的面花,其造型是将面团分为70份,共捏成70个美如仙女的面人,有手持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的乐妓,有身着舞衣,翩翩起舞的歌舞妓,上席时按乐舞演奏的章法安放各自位置,组成一个大型的乐舞场面,让赴宴的宾客观赏品鉴之后,再下筷一个一个吃掉。这种面花已达到一个十分高的境界,将面花升华为一种面点艺术。
  渭南的华县和合阳就有“面花之乡”的美誉。面花不论是做成龙凤虎兔,还是鼠牛鸡羊,大多有一定的寓意和寄托,民谚有初五吃五豆,初八喝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以及二十八蒸花馍,还有讲究给土地神蒸的是兔娃馍。有人将陕西的面花艺术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我十多年前就随陕西电视台国际频道赴华县三门巷采访,目睹了蒸制面花“大谷卷”的全过程。采访了60多岁的艺人王润青,是远近闻名、出国表演上电视的面花高手。见到了不少各种面花精品,高馍盘、龙凤呈祥花馍,包括兔子花馍。
  兔年来了,就捏几个兔状花馍……小巧玲珑、造型迥异,这些十二生肖花馍的眼珠儿全是用红豆和黑点或赤小豆点缀而成,形态逼真、活灵活现。
  陕西民间工艺品上兔子的形象花样众多,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