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化微专题复习策略
□广东省佛山市高级中学 张剑茹
  现代化作为当代社会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核心议题,不仅是政治与社会发展的热点,也是历史学科研究与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本文以2024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第19题为例,结合高考的命题规律,深入探讨中国现代化微专题复习的有效策略。
  一、试题分析
  (一)命题立意
  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第19题,摘编自刘云波的《晚清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的主题展开。近代以来,广东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该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围绕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学生需要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梳理近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及广东的特殊地位。例如,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引进西方的技术与文化,创办近代企业、培养新式人才等。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考查广东早期现代化的贡献,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二)能力考核水平
  1.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需从简短的文字材料中精准把握出题者对广东早期现代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贡献的侧重点,并深度挖掘隐含信息。
  2.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需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的主题自拟论题,这考查了学生的归纳总结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提炼的观点需紧扣主题,确保论题明确、简洁。
  3.历史论证能力
  在阐述论题时,学生需结合丰富的历史知识,做到史论结合。这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还需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多个维度对观点进行论证,考查了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与论证的说服力。
  (三)与高考的契合度
  1.考点契合
  中国现代化进程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始终,是高考历史的重点考查内容。从近几年的广东历史高考试题来看,对中国现代化的考查一以贯之。
  例如,2022年第18题通过四则不同时期关于“现代化”的材料,为学生构建了从1938年到1979年的时空框架。学生需要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深入分析“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实现路径等内容的变化,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动态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2023年选择题第10题以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这一独特史料为切入点,将学生置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特定时空背景下。学生需要对火花这一特殊史料进行细致解读,从火花上的各种元素分析出图中水上人家女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的直观认知,增强对历史的感性理解。
  2024年第19题也是对这一考查重点的延续。
  2.能力考查契合
  高考强调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2024年广东高考第19题聚焦分析广东在早期现代化中的贡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在洋务运动时期,广东创办了广州机器局等近代企业。学生需将其置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理解其在技术引进、工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再如,早期广东商人对商业现代化的探索,包括新式学堂的创办、留学的兴盛、教育理念的转变等,学生需要分析这些变化与国家近代教育变革浪潮的关联,从而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复杂性。
  二、试题对高考二轮备课及备考策略的启示
  (一)强化专题复习
  以现代化进程等重大历史主题为核心,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全面整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明确不同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构建可视化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关键事件。
  (二)加强史料教学
  广泛选取多样化的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图表史料、实物史料及口述史料等,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史料,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价值和局限性,对不同观点的史料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此外,教师应注重挖掘地方史与国家史之间的联系,将地方史作为国家史的生动素材和补充,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和亲切感。
  (三)开展真题训练
  精心选取历年高考真题进行针对性地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命题思路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高考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要求。针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观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逻辑不清晰等,教师应及时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真题演练后的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升历史论证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思维训练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异同,分析中国与西方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各方面的差异与应对策略,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如从历史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2024年广东历史高考第19题的深入分析,本文充分印证了中国现代化专题复习在高考备考中的关键地位。教师应当持续优化专题复习策略,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高考备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文系广东省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研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YQJK241)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