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二字,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可在鲁迅笔下,它就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旧中国封建礼教的病症。
全文以“我”之视角,叙述了祥林嫂的一生。祥林嫂在丈夫死后来到了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好不容易凭借认真的做事态度与优秀的做工能力得到了认可,但谁承想,她却被“家里人”抓走,被迫再嫁,生下一个孩子。不久后,她的第二任丈夫因伤寒去世,孩子也被狼吃了。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只得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这一次,所有人都在排挤她,致使其失去工作,沦为乞丐,最后于无声中离开人世。
是什么促使了祥林嫂的悲剧?从物质生活方面分析,在那个弥漫着封建礼教气息的社会,失去了丈夫的妇女无路可走,鲁四老爷的工钱变成了她的救命稻草。再嫁之后,她的物质生活还算过得去,丈夫去世后,祥林嫂的物质生活再一次跌入低谷。若非是四婶的同情,她恐怕连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都很难。最终她被赶出了家门,沦为乞丐。这样一个失去了物质支撑的人,其结局大概只有一个——“穷死”。
北大校长严复曾说过:“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精神世界的变故远远比物质匮乏对人的影响要大得多,祥林嫂亦不例外。曾经的祥林嫂对生活充满热情。而让她精神世界第一次受到冲击的就是婆婆逼迫她再嫁,从而换取钱财。随后,丈夫与儿子的双双离世再次给予了她一次重击。回到鲁四老爷家后,她见到人就向其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正是因为她的不断重复,反而让她的苦难变得廉价,成为了他人的谈资。让祥林嫂的精神受到毁灭性冲击的还是柳妈,一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却说出了“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话。可柳妈的话却为祥林嫂干涸的精神世界降下了几滴雨水——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来赎罪。祥林嫂再次找到生活目标并变得“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但四婶的一句“你放着罢”却彻底击碎了她所谓的赎罪,将她从美好的幻想中撞回了冷血的现实。至此,祥林嫂的精神已经“穷死”。祥林嫂的悲剧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弱点,而处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更应当以此为鉴,审视己身,尊重他人,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温暖的社会。
(刘昊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