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陕西“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本报讯 (记者 杨海琴)8月27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我省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为抓手,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有效统筹省内科技合作资源,不断丰富完善科技合作方式,“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
  2022年,我省启动了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共建设了3家国家级、15家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近3年,共取得国际(国内)领先技术44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3项,实施技术成果转让30项,孵化科技企业6家。
  围绕良种繁育、盐碱地治理、粮油作物、生物健康等领域,我省支持杨凌示范区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设了12个海外科技示范园区,累计辐射面积超3000万亩。2025年,新建成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吉苹果示范园,完成6057株苗木定植,预计苹果亩产提高300公斤以上,产量比当地果树增产30%以上,实现了中国种苗、设
  备、技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示范推广。
  在项目支撑层面,我省全力支持创新主体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和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十四五”期间,我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施国家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30个,支持创新主体实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70个。通过实施国家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我省各类创新主体与国外合作伙伴联合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24年以来,我省会同高校先后两次举办中白专家双边交流活动。2024年10月,我省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独联体钛科技周,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76名钛合金领域专家学者与中国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代表近千人围绕钛合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今年6月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在阿拉木图共同主办了第二届中国—中亚绿色能源院士论坛,来自中亚五国的17位院士及百余位学界代表出席,围绕地区绿色能源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外,我省深入实施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通过“校招共用”方式帮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57名。持续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联办”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外国专家来华便利度,当前,全省持有效工作许可外国人共3500余人,其中A类(外国高端人才)占比约20%。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支撑,纵深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积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开放能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我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再上新台阶。”省科技厅副厅长白崇军表示。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