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志勇 罗亚新)8月27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进集市助力文化振兴活动在宝鸡市凤县凤州镇新时代文明广场热闹开场——没有刻板的课堂讲座、没有高深的学术术语,取而代之的是贴近生活的科普展板、互动体验的科技展品、带着泥土香的农技咨询以及融入民俗文化的科普问答,让村民在“赶集”中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非遗里的科学”展位,省级非遗“凤县民歌”传承人张菊妹一边教孩子们唱“摘花椒”民歌,一边讲解花椒种植的科普知识:“咱们凤县大红袍花椒,粒大、色艳、味浓、肉厚、果柄有‘双耳’,被誉为‘花椒之王’,在全国花椒品种中品质名列前茅,全是因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但采摘时要选晴天……”孩子们跟着旋律哼唱,顺带记住了农产品储存的要点。
“科技赋能传统”区域则展示了凤县特色产业的“升级密码”——县电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教学:“大家拍农产品视频,光线要亮、背景要干净,像这样把花椒装在竹篮里,再配上‘凤县土特产’的文案,网上销量能翻番!”几位村民立刻掏出手机试拍:“原来卖核桃不用只靠赶集,手机也能成‘新农具’!”
更暖心的是“民生科普”专区:县农林水局摆放的“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让民众了解法规、识别各类鸟类;县司法局设置“法律咨询角”,为村民解答土地流转、邻里纠纷中的法律问题;县消防救援大队带来“家庭防火演练”,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灭火器;镇医务人员为老人们“望闻问切”……“赶个集能把法律、健康、教育的事都问清楚,比跑县城还方便!”村民曹虎感慨。
据凤县科协负责人介绍,凤县“科普+”进集市助力文化振兴活动主要覆盖平木、留凤关、河口、凤州、双石铺等5个镇的农贸集市,通过一场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活动,激发村民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
近年来,凤县将“科普+”进集市常态化,每月固定1—2个集日开展主题科普,并针对“一老一少”群体需求推出“老年科普专场”“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等特色活动。同时,联动高校资源,建立专家联县、联镇、联产业、联基地、联企业、联项目和包技术的“六联一包”机制,实现点上破解难题、面上技术推广,让科普服务更精准、更长效,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为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