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姣洁 记者 张祎豪)10月15日,由陕西省科协和咸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陕西省科协年会与第四届咸阳市“人才兴咸”大会在咸阳召开。
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出席并讲话。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主席蒋庄德,两院院士邱爱慈、张彦仲、郝跃、杨树兴及部分全国和省级学会负责人应邀出席。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出席并致辞。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钱远刚,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省秦创原工作专班专职副主任侯小林,省科协副主席任全彬、吕建军、张俊华等出席。
咸阳市委书记、市长冷劲松致欢迎辞。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文展,咸阳市政协主席李晓静出席。咸阳市委副书记贾珉亮主持。
杨冠军指出,咸阳作为西安—咸阳一体化的重要支点和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紧扣“131”工作布局,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中医药两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全市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省科协年会是我省科技领域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连续四届的咸阳“人才兴咸”大会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此次两场大会协同举办,必将为咸阳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引进更多高端人才、落地更多优质项目。希望各位院士专家传经送宝、贡献良策,各方深化务实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咸阳落地生根、更多创新人才在陕西扎根成长。
李豫琦表示,此次省科协年会与咸阳市“人才兴咸”大会共同举办,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为进一步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此次大会聚焦“科技赋能新发展 聚才兴产创未来”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为各位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搭建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协同发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冷劲松代表咸阳市级四大班子和全市人民对来咸院士专家、人才和企业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咸阳在西安—咸阳一体化战略牵引下,聚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本次大会与省科协年会双向增力,有效链接政产学研金各方资源,提供了向院士专家学习、与各界英才对话的宝贵机遇。咸阳将紧扣“131”工作布局,打造教育科技人才资源集聚高地,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大力量。诚挚邀请各类人才来咸创新创业,咸阳将一如既往地营造全周期服务生态,以政策吸引人才、以机制赋能人才、以平台成就人才,让大家在咸阳收获成功、逐梦未来。
此次大会以加快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集聚高端人才支撑咸阳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目标,集中释放多项关键信息与合作成果。
开幕式上,发布了《第四届陕西省科协年会专题调研成果》,省科协支持发起成立科技社团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咸阳市最新人才政策及人才服务平台清单、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技术需求等。
省科协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等四个全国学会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淳化县政府签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彬州市政府签战略合作协议;咸阳市各级政府与多家高校、企业确定18个重点合作项目,包括学会合作、科技金融、成果转化、人才团队等多个类别。省科协与安康市政府签订《第五届陕西省科协年会联办协议》。
主旨报告环节由任全彬主持。郝跃、邱爱慈、沈黎萍分别以《半导体芯片创新与发展》《Z箍缩及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进展》《知识产权——为创新赋权,为发展赋能》为题做了报告。
第四届省科协年会与咸阳市“人才兴咸”大会同步开展,对加快打造咸阳市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年会期间,8个专项活动、4项科技创新赛事活动、6项咸阳学术周活动、5项咸阳市配套活动集中开展,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置,为各位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搭建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咸阳乃至全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代表,全国和省级有关学会科技工作者代表,咸阳市委、市各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地市科协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