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督学刘桂芳一行和市领导来校考察少年宫操场项目(左一,兴平市教育局长张立志,左二,省督学刘桂芳,左三咸阳市教育局长李强,左四兴平市委书记杜润民,左五、兴平市委宣传部长刘海燕)
兴平市马嵬街办中心小学始建于1952年,地处兴平市马嵬街道中心,学校占地面积15233平方米,建筑面积5612平方米,绿化面积4350平方米。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学生课外时间无处去和没事干的问题。马嵬办中心小学于2014年2月创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立,是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育人作用,本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总体思路,建管用相结合,通过两年的探索,马嵬办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已初步建设成为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的园地、培养科技实践能力的基地、课外阅读实践的平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
首先,他们做到标准严格,多措并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少年宫的软硬件建设。
在基础建设方面,马嵬街办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由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设,项目总投资20万元。乡村少年宫建设遵循“一校两用,一室两用,一师两岗”的原则,把学校综合楼原有部室进行修缮、改造、置换,作为少年宫的兴趣班活动室。为了解决室外活动场地的紧缺,按照省上双高双普的创建配备要求,自筹资金和寻求对口单位援助,先后投资89万余元,新建标准化操场7333平方米,规划设立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武术和田径7个室外活动场。投资81万余元,补充各功能活动室器材,建成标准化的一部十八室。特别是计算机室现有学生机63台,教师机1台。图书室新增添图书18480册。新建成的标准化实验室,有力地促使科普实验探究活动的正常开展。为舞蹈室、书法美术室、电脑室、实验室、音乐室安装了多媒体投影设备。
在活动组织中,马嵬街办中心小学现有在校生586人,教职工34人。乡村少年宫建设初期,成立了少年宫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设立了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德育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配备了两名兼职工作人员,共同负责少年宫日常运行管理事务。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安排了22名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兼任校内辅导员,开展思想道德、科技实践、艺术和体育四大类活动,组建了国学经典诵读、心理辅导、航模、科普实验、舞蹈、合唱、电子琴、足球、篮球、武术等二十个活动小组。充分利用每周四下午2:30-5:00及放学后1小时,周六、周日双休日,节假日时间,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广泛开展了兴趣班活动,让马嵬办中小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育学习活动。
其次,中心校领导坚持精细化强管理,创新乡村少年宫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举措。
马嵬街办中心校乡村少年宫作用的发挥,贵在精细化管理。坚持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着力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管理层次和运行效益。
多路并进,在力量配备上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我们坚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少年宫管理运行的基础环节,不拘一格“降”人才,多路并进建队伍。通过选拔在岗特长教师到少年宫担任辅导员,充实队伍力量;通过校内、外出培训学习等方式,对少年宫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特聘市级“五老”人员、先进模范人物、民间艺人、大学生志愿者等担任兼职辅导员,优化队伍结构,打造了一支校内外结合、专兼职互补、各层次搭配的人才队伍,在力量配备上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严考细核,在制度落实上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在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的同时,我们便着手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研究出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少年宫主任、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并由少年宫管理办公室牵头,把少年宫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范畴,从责任落实、工作绩效等方面全面检查考核,有效提升了少年宫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学校进一步研究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对辅导员职责履行、部室功能发挥、队组活动成效及档案资料完善、考勤制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各项管理措施执行有标准、落实有依据。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及相应部室、队组也及时制定活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了活动的目标要求、具体内容、方式方法等,特别是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具体措施,落实相应责任,从而建立起了“级级有制度、人人有责任、个个抓落实”的完整管理链条和严格执行机制,在制度体系上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方联动,在职能发挥上为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我们在建立“中心校统一领导、德育处协调指导、少年宫办公室牵头负责、各功能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工作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学校把留守儿童关爱作为重点,组织“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依托少年宫亲情连线室、留守儿童之家等部室,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有效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再次,中心校领导坚持以规范化保运行,提升乡村少年宫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效。
两年来,我们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运行为依托,秉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理念,力争乡村少年宫规范化运行,切实发挥其立德树人的综合功能。
以“怡情”为首,致力于思想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我们把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拓展教育空间的有效平台、延伸教育触角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课余、双休日和寒暑假等时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优秀童谣传唱、国学经典诵读、“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书征文、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为载体,把未成年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作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激发了未成年人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崇高的责任担当深深植根于广大未成年人心底。我校先后有吕嘹同学被授予咸阳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张佳怡和吉欣茹两位同学被团市委授予“最美红领巾少年”称号。
以“养性”为先,致力于心理疏导,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全人格。针对留守儿童、孤儿等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我们根据其性格孤僻,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等实际,充分发挥少年宫心理咨询室、亲情连线室等心理健康类活动部室的应有作用,采取答疑解惑、劝服开导、事迹熏陶、情境感染等方式,及时帮助其破解心结、释放压力、疏导情绪,并教会他们掌握简单的自我解压、自我调适方法,从而尽快走出心理困境,树立生活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通过心理疏导,全办共帮扶心理障碍学生42人、矫正问题学生67人、劝返流失学生23人,使他们都能在少年宫的帮助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以“力行”为要,致力于特长培养,帮助未成年人提升创新能力。在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引导、道德教育和个性养成的同时,我们紧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不放松,以剪纸、手工制作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活动为突破口,通过带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方法,坚持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兴趣、增长见识、提高创造能力,促使未成年人既传承优秀文化、又掌握一技之长,少年宫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普及、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乐园。近年来,学校共有50余名学生在优秀童谣征集、青少年绘画、书法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获奖。连续三年在兴平市春季运动会上取得农村乡镇组三连冠。校园女子足球获得兴平足球联赛第三名。在陕西省中小学第五届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少年宫选送的《大爱无疆》荣获省戏剧类三等奖,兴平市一等奖。
回首过去几年,马嵬街办中心小学在陈杰校长一班人的带领下,全体师生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播种了希望,收获了诸多喜悦,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黄土坡下,驿路旁边,马嵬街办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像荷花一样,一路芬芳,清香四溢。
(记者 刘建华 通讯员 吕二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