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知道“秋燥”没烦恼没烦恼

    秋燥有哪些
    凉燥
    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表证偏风寒,津亏铰轻,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温燥
    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表证偏风热,津亏较重,甚化热伤络,胸痛咯血,舌红苔黄,脉细数。声音沙哑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鼻敏感
    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惊厥
    干燥的秋天,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提早去医院治疗。
    预防“秋燥”小妙招 
    多睡一小时,保持充足睡眠
    增加睡眠一小时,可以让我们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少开电扇,关窗睡觉
    秋天昼夜温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
    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要及时增添衣物,睡觉时盖好腹部,还可按摩脐部,将肚脐部位的寒气驱散。
    坚持锻炼,但切勿过量
    秋季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因此,我们应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适当得到体育锻炼。但运动不可过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无常,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容易伤风感冒。因此衣物需逐渐添加,不可过早过急。
    注意胃部保暖
    秋天需要注意胃部保暖,睡觉时需关好门窗,腹部盖好被子,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张远翔)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