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一份题为《将科学带进学校——科学,准备出发!》的报告中提出,应该从小学开始教授科学课程,并提出要以科学能力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职责是要引导学生成当传统的缺乏吸引力的科普模式不改变,当中小学教师都缺乏科学素养,当学校和家庭的科普意识不加强,当一座城市竟然没有一所现代化的科技馆,那么,我们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提高只能是纸上谈兵。
科学教育乏力
“数据显示,中小学参加过天文、太空活动的学生今后更可能选择科技职业,且始终关注科学发展。”然而,科学教育不仅被考试指挥棒牵引,还面临人才匮乏、没有系统的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场馆不能满足需求,缺乏有趣、有料、有生活的科普产品等问题。“中考、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出题从来没有科学家参与,中小学教材编写也没有科学家参与,绝大部分中小学还没开设科学教育课,在这种情况下,谁来担当未来的科技创新?”郑永春说。
学校与家庭都不能缺位
科学教育中的家长因素不容忽视。美国所做的一项持续多年的跟踪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在家长们积极鼓励孩子学习数学和科学课程的家庭中,有40%的孩子打算大学时主修STEM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医学),而那些未获得这种鼓励的孩子,仅有8%愿意学STEMM。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乔恩·D·米勒建议:最理想的做法是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合作式的课后、晚间、周末及暑期科学活动,以促进数学与科学的学习。而且,这些活动应该在整个中小学阶段持续开展,而不是只搞几天或几周。
深挖社会资源
在科学教育中,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生动体现了科技的魅力。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科技馆的一次参观经历让陕西科技馆馆长王晓东感慨良多:下午四五点钟,科技馆来了一批小学生,他们在各种展品前玩得哈哈大笑。原来,这些小学生都是因为放学早,父母还没下班,便由托管人组织先来科技馆“消遣”。“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也能有这么完备的科普基础设施、我们的公众也能充分认识到科技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也能经常在科技馆哈哈大笑该多好啊!”
据了解,中国科协将通过鼓励首席科学家建立科普工作室,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等手段,鼓励科学家、实验室参与到科普中来。我省也将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推进科技教育的开展。
(张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