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引领医学前沿 关注百姓健康





    编者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新型疾病也逐渐增加。我省各大医院也为此引进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帮助病人们去除烦恼。着实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世界首例剑突下辅助机器人侵袭性胸腺瘤切除术
    8月23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唐都医院。次日上午,胸腔外科借助“达芬奇”机器人,为一名侵袭性上纵隔肿瘤患者成功实施手术,切除直径约10公分肿瘤。9月5日,根据科技部科技查新报告显示,这是世界首例剑突下辅助机器人侵袭性上纵膈肿瘤切除术。
    29岁的彭女士近日在医院被检查出患有前纵隔巨大肿瘤。因为患者年纪轻、害怕疼痛且想要美观,胸腔外科决定为其实施剑突下辅助机器人侵袭性上纵隔肿瘤切除术。由胸腔外科主任李小飞主刀,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探查发现肿瘤直径约10厘米,紧邻心脏及上腔静脉。李小飞确认手术部位,通过遥控机器人手臂执行手术操作。与此同时,“达芬奇”的机械臂通过胸部三个直径1厘米大小的切口进入胸腔,一个为观察孔,两个为操作孔,在放大10倍的清晰视野下,顺利切除纵膈肿瘤组织。
    李小飞介绍,“达芬奇”机器人对手术的操作更精确,其三维视觉可放大10-15倍,使手术精确度大大增加。同时机器人“内腕”更为灵活,能够在狭窄空间操作,能以不同角度在靶器官周围操作,减轻术者疲劳,防止手部颤动,可极大地提高精确度。
    此次顺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纵隔肿瘤手术,并创新性选取剑突下切口,避免了以往巨大肿瘤的胸部肋间10公分以上的辅助切口,实现了微创的极致,减少了手术创伤和疼痛。整个手术具有美观、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手术安全性、成功率提高,是机器人微创与剑突下胸部手术的完美结合。
    据了解,未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外科手术。
 
    “糖尿病足病”中医特色治疗
    省中医医院内分泌、风湿病科长期致力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为科室疗效突出的优势病种。特别是“糖尿病足病”,该病病程长、致残率高、治疗费用负担沉重,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有限,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
    胡筱娟主任在全省较早将“糖尿病足病”这一疑难病作为科室主要的攻关方向,集中科室优秀人才,专攻“糖尿病足病”的防治。多年来,在全科共同努力下,在“糖尿病足病”的经验继承、人才培养、中药外用“膏、散”研发、中医外治法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治疗糖尿病足病的中医疗法。
    一、先进的诊治设备科室配备经皮氧分压测定仪、糖尿病足诊断箱等,可有效评估肢体血液循环、代谢障碍情况;同时拥有糖尿病足治疗仪、毫米波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等先先进设备,可一定程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周围神经代谢,促进溃疡愈合等。
    二、特色中医外用“膏、油”制剂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研制出多种中药“膏、油”制剂,治疗不同类型、病期的溃疡,如地榆油、紫草油、生肌玉红膏、通络止痛散等。同时配合中医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外治法,辨证论治糖尿病足病,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三、特色中医外科清创、换药术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足病溃疡,在继承中医传统外治法基础上,分别采用“蚕食、围箍”等方法,促进溃疡愈合。
    省中医医院内分泌、风湿病科在继承祖国中医学治疗消渴病脱疽、疮疡病的传统内治、外治经验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足病的先进经验,着力于形成系统的干预糖尿病足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旨在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延缓糖尿病足病进展;减少截肢等致残率、提高糖尿病足病患者生活质量。
 
    高科技的结晶——胶囊内窥镜
    省中医医院消化科引进韩国最新高科技产品Mirocam胶囊内窥镜系统。这是一种通过口服胶囊的方式完成消化道检查的系统产品。其工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MiroCam胶囊内窥镜直径仅有10.8毫米,长度24毫米,重3.4克,具有小型摄像装置,发光二极管,传输数据信息等装置。其摄像象素320×320,照片3帧/秒,视角度为150°,随着消化道的蠕动对途经的腔段,特别是常规内窥镜无法观察到的小肠部分连续拍摄并把图像数据无线传输到体外借以达到诊断的目的。该产品电池能够持续工作11小时以上,因此完全能够拍摄到整个小肠。检查手段非常简便,操作者无须实施特殊的配合工作,而患者吞服胶囊后在正常生活当中就能够接受检查具有方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等优点,对传统的插入式内镜不能耐受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提供了一种极佳的检查手段,尤其可作为消化道疾病中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与方向。
 
    启用远程会诊中心
    陕西省肿瘤医院作为我省唯一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以及陕西省肿瘤医疗联合体的龙头单位,成立陕西省肿瘤医学远程会诊中心、陕西省肿瘤病理远程会诊中心,让基层患者足不出院即可与省肿瘤医院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充分享受了三甲医学资源、专家资源以及医学信息资源等,避免了患者奔波的劳顿和苦恼,切实降低了医疗费用,让患者真正从中获益,这是符合深化医改方向,符合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符合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推动我省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一件实事和喜事。
    为更好服务于基层医疗单位,省肿瘤医院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陕西省肿瘤医学远程会诊中心、陕西省肿瘤病理远程会诊中心,并将借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省肿瘤医院在资源和学术上的优势,面向全省肿瘤医疗联合体单位和偏远地区提供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疗教育及会诊后的系列服务。让患者在本地就可享受到省肿瘤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奔波之苦,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即时分享疑难杂症病例的信息和资料,有助于提高我院优势学科的辐射能力,也让我院向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更加便利,让更多的医生获益。
    远程会诊中心的启用,使在医联体成员单位住院的患者足不出院即可与省肿瘤医院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充分享受该院的医学资源、专家资源以及医学信息资源等,避免了患者奔波的劳顿和苦恼,切实降低了医疗费用,让患者真正从中获益。陕西省肿瘤医院也将以远程会诊中心启用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展服务范围,打造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平台,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远程会诊的优势
    极大方便医生患者 远程会诊可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使偏远地区享受到医疗专家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方便患者,为患者节约了看病时间和往返的费用,也可以赢得宝贵的就诊时间。把医院治病救人的医疗方式外延到社区和家庭。
    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以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服务关键技术,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区域远程医疗发展,远程医学信息共享,使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帮助基层医生确诊疑难杂症,接收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提供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共享病人的病历、检查、检验资料,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实现城乡区域协同医疗,向基层医院开展远程医疗,使地区差异最大程度的最小化,并且通过远程医学平台,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通过远程教育的开展,利用各种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和条件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就近、方便地参加和学习相关的卫生技术知识。 

    4D打印助患儿打通生命通道
    5个月大患儿同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吊带,严重左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重度右主支气管狭窄,重度左下支气管狭窄等多种疾病,随时可能因气管进一步损害危及生命。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专家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4D打印技术,成功为该患儿实施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双侧支气管严重狭窄手术治疗,打通生命通道。
    5个月大的裕固族患儿常飞(化名)来自甘肃省,因反复肺炎,呼吸困难,一出生家人就带着孩子往返全国多家医院就医,但均没有根治的办法。来到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婴幼儿和复杂先心病区时,面色青紫、严重喘息,无法入睡,连吃奶都十分困难。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双侧支气管严重狭窄,右侧主支气管基本都发生狭窄,最窄处细如笔芯,直径仅为1.7毫米,左下肺支气管更是直接堵塞,完全没有呼吸功能。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俞世强主任、孙国成副主任联合麻醉科、放射诊断科、呼吸内科、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等学科专家多次术前讨论,决定同期实施肺动脉吊带、左肺动脉狭窄解除、动脉导管结扎离断及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时应用4D打印气管外支架悬吊保护狭窄支气管。
    据了解,4D打印,等于3D打印+时间,即采用智能材料由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朝着设定的方向实现自我变形。此次应用4D打印技术制备的气管外支架,根据患儿气管外形量身定做,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既能满足气管外支架的外形、韧度、强度、弹性等性能要求,又符合人体生物兼容性和可降解性等特殊要求,该支架在未来2年内可逐渐降解被人体吸收,免除以往二次手术取支架的痛苦。4D打印可降解气管外支架,成功用于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双侧气管严重狭窄的救治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