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传播现代文明的“使者”
——记创新奋进的临渭区科学技术协会


    近年来,在临渭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协的指导下,临渭科协一班人始终坚持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团结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立足“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坚持“政府推动、全面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紧紧围绕每年的“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与推广工作,每年受益群众10多万人(次)。围绕重点人群,每年组织专题科普报告会、电子政务及公务管理等内容的科普培训30余场次、参训人数2万多人(次)。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中累计有16个协会、基地和社区受到国家科协和财政部以及省科协表彰奖励,53个集体、27名个人受到渭南市科协、市财政局表彰。目前,全区已创建科普示范社区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11个,累计荣获各级以奖代补资金310.6万元。全区科普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三个“第一”开创科普工作新格局
    2012年4月,渭南全市唯一进行换届的临渭区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省市两级科协领导、临渭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都出席了这次盛会,区科协所属学(协)会负责人、科技工作者代表及科协五届委员110余人参会。会议按照相关程序选举了临渭区科协五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在这次会议后,镇、区两级科普网络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健全,这为以后各项科普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5月,渭南市首家社区科普大学也在临渭区人民街道社区正式挂牌成立了。该科普大学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整合各方科普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各类科普知识培训、开展各种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及社区益民活动,使之成为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将科学普及和传播与社区管理和教育融为一体,使科普工作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惠及民生。
    组织健全了、平台也有了。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全民科普工作,以示范引领的作用推动全区科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呢?区科协鱼全武主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2014年7月,经过区科协领导班子的讨论、研究,临渭区第一期科普讲师团成功组建了,这也是渭南市首个科普讲师团。目前,讲师团已组建了两期,聘用的19名讲师团成员均由来自全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及食品安全等10多个行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在区科协的组织下,积极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带动全区科普工作飞跃发展。
    创新举措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普工作的扎实开展,离不开广泛的传播平台。临渭科协人深知信息传播的推动作用。所以,在第二十四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即将来临之时,“科普临渭”这个以普及科普知识、传播前沿科技为主的官方科普微信平台适时开通了,它是临渭区科协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的新途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全区科协工作的新举措,“科普微信”的开通让广大群众能更简单、快捷和方便的了解科协动态和最具时效性的技术信息,将科普教育有机嵌入到全民生活中去,使公众觉得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不再距离遥远。
    为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有效开展,临渭区科协编印了《社区居民、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科学素质读本》、《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素质读本》和《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读本》等3本科普系列丛书,该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实用性好。它们将面向全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城镇劳动者、农民、中小学生等五类重点人群赠送一万余套。这一举措将扎实有效地推进临渭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为全区群众科学素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来,临渭区先后荣获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连续两年(2013-2014)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陕西省22届、23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先进单位;连续五年渭南市《科学素质刚要》实施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区科协鱼全武主席也被省人社厅和省科协评为2014年全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2年至2014年,省科协党组书记呼燕先后两次来临渭区进行调研;2015年10月,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率督查组实地督查临渭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在督查过程中对临渭区科协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
(本报记者 赵进辉)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