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三大举措助扶贫 农业高职重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陕视察时提出“五个扎实”的要求,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赋予了农业高职院校新的时代使命。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8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业高职院校,近年来,运用现代科技带动贫困地区农业提质增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斩“穷根”阻断代际贫困,建设示范推广基地着力培养职业农民……成为了高职院校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和标兵,彰显了农业高职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用科技助力贫困地区自身“造血”
    太白县鹦鸽镇棉寺坝村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包抓结对的贫困村,得益于学院源源不断的科技输入,得益于学院专家教授们不辞辛劳的奔波,棉寺坝人的致富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在帮扶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成立结对帮扶领导小组,设立果树、蔬菜、药材、养殖和植保五个专业小队送技术到农家。现在,棉寺坝村的贫困户减少到39户,而这39户学院也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决不让他们在小康路上掉队。
    除了包抓的帮扶村,科技扶贫对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们来说是工作常态。他们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农民生产,用科技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为农民致富提供“造血”工具,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造血”能力,是我省一支活跃在农村广阔天地的科技扶贫队。
    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拔穷根”
    6月15日,玉树州政府与学院订单培养水利(生态)人才协议生效,确定由学院为玉树州定向培养水利专业人才。这份协议,是国家水利部、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对学院整体学科水平的高度认可,也是陕西高职院校面向西部开展教育扶贫的重要里程碑。
    高职教育面向基层,贴近需求,是社会公认的教育扶贫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也是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力量。这些年,学院启动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已经与省内外132个县(区)政府,11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为学院毕业生顶岗实习、提前熟悉生产过程、熟悉工作流程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院还切实减轻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倾斜支持贫困学生的专业需求。据权威统计报告显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6%以上,为农村和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后继人才。
    用基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3月25日,彬县国家级科技集成与创新示范基地签字仪式举行。彬县基地已有3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学院在彬县先后举办各种类型实用技术培训班287期,培训4.8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2万多份,培养各类农民农技师232人,农民技术员1600多人,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永久”牌农民技术员。
    学院在彬县、凤县、杨凌都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探索形成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的示范推广模式,把扶贫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末梢神经”。同时,学院还着力培养职业农民,与富平、洛川、彬县等合作共建了三所职业农民培育学院。今年9月,学院录取渭南市农民于郑州和19名乡党走进学院受教育,在我国尚属首次。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下一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辐射带动群众致富,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助力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