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1版
发布日期:
推开成果转化新动力 撬动再制造技术新红利
----记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建设阶段





学术委员会成员实地考察实验室




徐可为简介
    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表面修复机理及过程研究兼职学术带头人。西安文理学院校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三五”人才。2002-2011年任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2012-2013年任国际热处理及表面工程联合会主席、兼任国际喷丸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残余应力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科院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全军装备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表面工程分会理事长等。先后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国家“973”课题2项、“863”课题3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他引2700余次。培养博士后9人,博士30余人。
    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西安文理学院而建,是陕西省唯一一个校企联合申报的省级再制造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11月获得陕西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成功,不仅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彰显办学实力、学生综合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高效率的完成产学研成果转化、使研究方向更加切合实际、直接指导生产实践方面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产业。近年来,我国再制造产业呈现飞速发展势态。西安文理学院在表面再制造及其过程与机理、智能再制造产品设计与质量评价、基于纳米技术的摩擦学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发成果,研究方向特色鲜明。
    1
    明确任务方向,完善管理运营体制

    实验室致力于建立成为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一流的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实验室。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按照“独立-联合”的科研管理体制,按依托单位为主、成员单位全面参与的方式开展工作。对一般课题,由各单位独立完成;对于重大科研课题,由西安文理学院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组成联合攻关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同时,实验室还承担了培育新一代表面工程与再制造人才的任务,向社会开放相同研究课题方向的基金申请。
    2
    创新试验范围,开创校企联合模式
    校企合作军民融合活动剪影实验室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开展工作,更多的是进行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保持表面工程的优先技术。与陕鼓集团合作,将表面工程技术用于汽轮机叶片再制造,提高产品品质与寿命。在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油行业等,成功的利用激光熔覆、物理气相沉积、3D打印等技术成果,解决了注水泵内组合阀及柱塞杆的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将其寿命提高3倍以上,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与神南矿业的合作,成立了神南再制造中心,将再制造技术整套引入神南矿业,为企业带来300万元的新增效益。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西安文理—陕鼓动力再制造技术产学研基地”、“西安文理—天元智能再制造研发中心”,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
    引进先进设备,搭建科研硬件实验平台
  
    近年来,实验室共投资1400多万元。其中前期投入700万元,购买了多弧离子镀膜机、微弧氧化设备、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金属纳米胶体制备仪、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购买盐雾试验机及实验设备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又投入经费700余万元用于购置金属3D打印机、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光纤激光熔敷设备及设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蒋庄德院士聘任再制造之父徐滨士院士为名誉教授 
    4
    重视人才引领,确定科研项目责任制

    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科协主席蒋庄德担任。西安文理学院校长徐可为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及重点实验室主任。聘请再制造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为名誉教授,为实验室科研与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与引导。
    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建设期内,实验室固定专职人员由35人增加到4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高级工程师4人。并成功引进陕西省“百人计划”石京博士。
    实验室明确了三个方向的研究分工:以徐可为、余历军等为主开展表面再制造修复,再制造材料及其设计,再制造性能及其调控原理与方法,再制造失效及预应力方法;以戴君、张相武等为主开展智能再制造产品设计、性能评价与寿命评估机制研究;以韩权、李江涛等为主开展纳米固体、液体润滑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5
    鼓励成果研究,走出科研经济新高度
  
    近3年来,实验室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其他各类科研立项15项,共获得科研经费746.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被SCI、EI检索21篇;共申请专利18项,已授权专利8项。通过与实验室成员单位合作攻克、申报1项国家级科研成果,获得1项西安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形成成果转化及应用的经济效益3119万元。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