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科普直通车
陕西省气象学会按照中国科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加强自身建设“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着力抓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期刊编辑等工作,不断加强学会各级组织及自身建设,大力推进学会事业发展。2014年在陕西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中获5A级社会组织。
努力加强学术建设,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
学会紧紧围绕气象业务和服务发展重点问题确定学术交流主题,学术活动质量和成效显著提升。搭建了综合性、高层次、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与分支机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学会主要抓综合性、多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各分支机构主要发挥专业特长,围绕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来开展交流。2011年来,学会及分支机构共组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300余次,参会代表3000余人次,交流论文800余篇,学术活动质量和成效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陕西气象科技创新。
陕西省气象学会学术交流年会,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气象学术综合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已被纳入省科协学术金秋活动。会议规模、征集论文数量、产生的社会影响受到主管部门肯定。搭载“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平台,2014年起陕西省气象学会与中国气象学会、省科协联合举办《农业与气象》论坛。论坛邀请国内知名气象、农业专家作专题报告和现场交流互动,聚集全国从事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工作者互动交流,促进对气象与农业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服务现代农业、助力科技成果推广和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
学会以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质为目标,以气象科普“四进”(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活动为抓手,帮助和引导公众正确理解气象科学知识和气象预报信息,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展开科学解析和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提升公众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普及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知识,以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积极拓宽科普领域,注重科普实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普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为推进陕西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至2015年共举办科普讲座千余次;利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报纸、短(彩)信、互联网、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宣传气象科普,受众达千万人次。
近年来,学会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研发学会年会文集编审系统、建成《陕西气象》编审网络系统。广大会员通过网站能及时了解学会和各理事单位的活动情况,丰富公众获取气象科普知识的渠道。学会学术交流年会文集编审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学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陕西气象》编审网络系统成为读者查阅文献、作者投稿的服务平台和编辑部处理稿件的主要工作平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