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过去“背靠背”等群众上门,到现在主动入户为群众“面对面”提供服务,我省将医疗及公共卫生资源不断向基层下沉,实现了指导群众科学管理健康、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就医。
东窑坊小区是一个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在6000多名小区居民中,65岁以上的老人约占40%,不少老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对此,为东窑坊小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长乐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小区里专门设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长乐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全科医生会定时在这里坐诊,医生团队还会在小区内逐户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产后访视、慢病管理、精神病及结核病随访等工作。
为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基本服务水平,我省调动城市公立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输血”,既挖掘了公立医院潜力,也使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全科医师缺乏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作为我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西安交大一附院目前已为我省城乡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培养全科医师万余人次,并在两个社区设立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据了解,我省为提升城市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已把设立公共卫生科室作为二级以上医院的刚性指标,要求这些医院必须设立妇科、产科、精神科、传染科、康复科、老年病科及全科医学科,同时全省将建成10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通过机制创新融合提升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构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大健康”体系,解决了医疗卫生服务距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李勇 杨一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