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近日发布。行动计划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牵头编制,确定了2016-2020年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目标和任务。
行动计划指出,自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两期人权行动计划。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迈上新台阶。
行动计划说,2016-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中国人权事业持续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施行动计划的目标是:
——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效保护产权;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使发展机会更加公平,发展成果更加均等地惠及全民,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提高公正司法水平,保障诉讼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畅通、创新渠道,促进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实现。
——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强化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人权教育。将人权教育与国民教育、全民普法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权精神内涵,培育全社会尊重人权的文化。
——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认真履行人权条约义务,深入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广泛开展人权对话、交流与合作,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人权技术援助。
(新华)
焦点
①
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九成城镇社区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以上城镇社区和60%以上农村社区。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根据行动计划,我国将不断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和救助制度;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推进服务老年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②将制定看守所法保障被羁押人权利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出,将制定看守所法,提升被羁押人权利保障的立法层级,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行动计划指出,要规范涉及公民人身的执法行为和司法行为。采取措施防范刑讯逼供。规范监管场所,保障各类被限制人身自由人员的权利。
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落实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并逐步扩大其适用的案件范围,试行重大案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随案移送制度。
行动计划说,强化对公安执法办案活动的刚性约束。改革完善受立案制度、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深化公安执法信息化建设。健全刑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或患有严重疾病不适宜羁押的,应当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变更强制措施。预防和清理久押不决案件,严格落实换押制度、超期羁押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
③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增1岁 行动计划指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20年,实现人均预期寿命增加1岁。
根据行动计划,我国将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每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县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95%以上。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加强并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名。
行动计划同时指出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还提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推动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乡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