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8日
神舟十一号昨出征出征
两航天员将“天马行空”33天,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的飞行任务
  

  新华社电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执行此次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2名航天员将在轨工作33天,是我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体现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最新成就。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将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的重要阶段,将为中国未来建造空间站奠定坚实基础。



 人物


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见面会。
 
 
  景海鹏三度飞天创纪录陈冬六年磨剑首入太空 

  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10月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公开亮相,并接受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任务中,50岁的山西人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
  这是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行,也开创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执行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他这样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的梦想和追求。非常荣幸,我能够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
  6年前,阳光帅气的河南人陈冬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今年38岁的陈冬说,他会利用空闲时间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地球和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
  自从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陈冬就一直在做各项准备,在思想、身体、心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训练。他说:“只有把地面训练当做太空实战,才能在太空实战中自信从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对于与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陈冬觉得很幸运。
  “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他说,“这次能与景海鹏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气。”
  见面会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处于三级医学隔离状态的航天员坐在一面巨大的国旗下、隔着一道玻璃墙回答了媒体的提问。

(新华社)

  揭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将完成太空养蚕试验
 蚕宝宝“航天员”也穿“宇航服”

  
  10月17日上午,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随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进入太空的,还有一批特殊的蚕宝宝“航天员”。如何保证这些小家伙的生命安全,让它们能在太空中自如地“吃穿住行”?答案就藏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它们专门研制的“太空屋”养蚕科普装置里。
   手掌大胶囊“太空屋”
  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在轨试验,其中之一是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获奖项目“太空养蚕”。太空里几乎没有重力,因此也没有所谓的“上下左右”,蚕还能像在地球上一般,精确地按照八字形吐丝结茧吗?这需要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去搞清楚。
  这个试验实现的前提是,从发射到在天宫二号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必须保证蚕的生命安全。为此,研究人员专门研制了蚕的“太空屋”,跟人的手掌差不多大小,形状就像是一颗大胶囊。 
  “胶囊”两侧的半球体是航天用铝合金打造的,中间的部分则采用一种特殊的透明有机玻璃,方便航天员随时对蚕进行观察。两侧的铝合金端盖其实是蚕的“食堂”,填满了饲料。为了方便蚕持续的“吃吃吃”,端盖被设计成瓶盖一样的螺丝结构,航天员也可以方便地拧下“旧瓶盖”,换上装满饲料的“新瓶盖”。 
  衣 特殊填充物包裹抗震
  火箭发射阶段,巨大的加速度会给航天员身上施加巨大的压力,因此航天员需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保护自己。怎么保证圆鼓鼓、软绵绵的蚕在发射阶段安然无恙呢?
  研究人员设计了多套保护方案,最后优中选优,确定在火箭发射的时候,把蚕包裹在一种特殊的填充物里,再装入“太空屋”。这样就相当于给蚕穿上了宇航服,再大的冲击和震动都会被这些填充物吸收。
  填充物也不会影响蚕吃东西,中间预留了通道可供蚕爬到两侧的“食堂”。等到了天宫二号里面,航天员可以轻松取出填充物,帮蚕脱下“宇航服”,这样蚕们又有充分的空间吐丝结茧了。 
  行 粗磨砂处理避免乱飞
  天宫二号的舱体很宽敞,可是到处都是价值千金的高精密设备,体型较小的蚕宝宝们可不能在舱体内随便乱“飞”。因此,“太空屋”既是蚕的居所,又是它们的运动场。
  为了保证蚕的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研究人员在屋子上方预留了足够的透气孔,保证空气流通;屋子下方则预留了清洁孔,航天员可以方便地帮蚕清理蚕沙。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蚕在微重力环境下飘浮起来,无法爬到“食堂”就餐,研究人员对屋子的内壁进行了粗磨砂处理,还特意粘上了一种特殊的无纺织布,这样就帮蚕解决了行的问题,让它们想怎么爬就怎么爬。同时,无纺织布还能够吸收液体,有一定的清洁功能,让屋子始终保持干爽。

(冯群星)


  焦点
 
 1、此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此次飞行任务主要目的包括三方面: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2、“神十一”何时与天宫二号对接?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将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3、航天员在天上如何生活?
  执行此次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2名航天员将在轨工作33天,是我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体现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最新成就。针对此次任务要求和特点,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近百种,非常丰富;飞行中他们可以通过骑自行车、太空跑台跑步等方式进行在轨锻炼;通过视频、语音和邮件等方式进行亲情沟通。 
   4、航天员将进行哪些试验?
  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在轨的试验,凸显了人在载人航天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比如,首次开展我国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可以实时检测航天员心肺功能;他们将参与多项应用载荷技术试验,更换空间材料制备样品,进行太空植物栽培试验等;还将开展在轨维修操作,进行人机协同验证。
  5、航天员将开展哪些科普项目?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将开展多项精彩的科普项目。此次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的,包括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即“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航天员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6、如何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
  此次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将从医监医保、失重生理效应防护、营养健康保障及心理支持四个方面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飞行任务将首次建立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的会诊来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

(综 合)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