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56个贫困县要全部摘掉贫困帽
省政府近日出台《贫困退出实施意见》,称贫困县(区)提前脱贫退出,一次性最低奖励500万元




   
    本报讯
到十三五末,我省现有的56个贫困县要全部摘掉贫困的帽子。近日,省政府召开脱贫攻坚情况发布会,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张荣珠表示,省政府已制定了贫困退出机制,按计划实现至十三五末所有贫困县(区)摘帽的目标任务。
    目前,我省有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50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43个,减去交叉重复的,共56个。按照十三五时期我省脱贫攻坚的目标,至2020年,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省政府近日出台的《贫困退出实施意见》明确,贫困县(区)退出须域内贫困发生率低于3%,另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97%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同时需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达到相关要求。
    张荣珠主任介绍,下一步,我省将通过实施易地搬迁、扶持产业就业、教育脱贫、生态保护脱贫、落实民生兜底、加强基础建设等六大举措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扶贫脱贫目标任务。
    据了解,脱贫退出后的贫困县(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在攻坚期内原有支持政策保持不变,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不减少。
    按计划脱贫的贫困县(区),一次性奖励本县(区)上年度中省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10%,最低300万元;提前脱贫退出的贫困县(区),一次性奖励本县(区)上年中省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30%,最低奖励500万元。

(本报记者 周励)


  视点 
    

选准路径 创新驱动 统筹联动
 洛南绘就今后五年脱贫攻坚蓝图


    本报讯 洛南县将脱贫攻坚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五年的重中之重,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快补齐“贫困”短板,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确保到2020年实现2.7万户8.6万人稳定脱贫目标。
    选准路径精准脱贫。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抓好精准识别、政策兜底、挂牌管理、扶贫信息库“四个关键性措施”,落实精准脱贫“任务单”“路线图”“时间表”,选准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民生兜底、金融扶持等八大脱贫路径,抓好产业扶贫,培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劳务输出等脱贫产业,夯实贫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真正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抓好民生兜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人口幸福指数。持续抓好金融扶持,用好“富民农户贷”和“富民产业贷”两个金融产品,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发展,实现金融带动贫困户脱贫。不断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发挥“四台一会”工作机制,实施扶体“三大工程”,扶户“七大工程”,实现贫困村整村推进,贫困户全面脱贫。
    创新驱动引领脱贫。着力在精准脱贫上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坚持实施合作社带动、金融扶持、民生兜底、互助帮扶“四大举措”,做实“基础产业+”“优质资源+”两个保障。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发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村容村貌提升五大重点,创新“示范型、标准型”模块化推进机制,把全县脱贫攻坚划分为8大战区,落实8名县级领导包抓,组建强有力的精准脱贫督战队,抓督查、促落实,形成与精准脱贫督导评估、考核验收对接融合的洛南模式,创出脱贫攻坚洛南经验,使精准脱贫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统筹联动助推脱贫。实施“党建领航·精准脱贫”,坚持党委总揽、政府主导,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统筹调配各类资源投向脱贫攻坚,发挥资源、资金、项目、人才优势,为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组织保障、资金支持、项目支撑和路径支援。强化县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逐年分解任务,逐村逐户落实措施,加快脱贫步伐。坚持扶贫扶志、扶贫扶智,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加快贫困户自我脱贫、主动脱贫进程。健全完善扶贫包抓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成效评估机制、鼓励激励机制、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采取现场推进、交流观摩、督查督办、问责问效等有效方法,层级传导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冯江慧 秦涛)

 
    关注

    《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10月17日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六部分,分别是:减贫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维护特定群体权利、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合力推进减贫事业和减贫进入攻坚阶段。
    白皮书说,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扶贫机制创新迈出重大步伐,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基本权利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白皮书说,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据白皮书介绍,中国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新华)

    《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四大亮点 

  解读
 
    10月1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的这份文件虽然篇幅仅约2000字,但内涵十分丰富。参与办法起草的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副司长吴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中的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亮点一:适用中西部22个省份
    办法原文:本办法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责任的落实。
    解读:去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2个中西部省份已经向中央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办法再次强调了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的要求,并要根据脱贫目标任务制定省级脱贫攻坚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向中央报告扶贫脱贫进展情况。可以想见,脱贫攻坚将在中西部省份党政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脱贫攻坚责任也得到进一步明确。
    亮点二:贫困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
    办法原文: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贫困县的管理,组织落实贫困县考核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
    解读:在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党政领导干部调整频繁,一张蓝图难以干到底,继任者又要花费大量时间熟悉情况,不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办法强调,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这将督促贫困地区领导更加聚焦脱贫“主业”,集中精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亮点三:东部逐步增加帮扶投入
    办法原文: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双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亲力亲为,推动建立精准对接机制,聚焦脱贫攻坚,注重帮扶成效,加强产业带动、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东部地区应当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帮扶投入;西部地区应当主动对接,整合用好资源。
    解读:过去,中央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更多是鼓励和提倡,强制性要求并不多。本次办法突出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双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亲力亲为”,东部地区应当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帮扶投入”。可以想见,未来东部地区会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向西部地区,东西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亮点四:扶贫成绩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办法原文:各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及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并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解读:16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已经传递出在全社会弘扬扶贫助困先进事迹的强烈信号。办法强调,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不仅将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还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这将有效引导领导干部的政绩取向,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对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也体现出责任制实施中奖惩分明的原则。

(新华社)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