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袋食用菌基地实现当地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元;阳城移民小区实现“买一套房子,送一座大棚,安置一户移民”;脱贫攻坚产业园实现“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这“三个实现”让商南县富水镇在今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战绩显赫,硕果累累。可成绩的背后,却浸透着该镇镇长严弟胜多少辛勤的汗水。
“让贫困户学有领头,奔有靠头,富有望头。”今年,镇长严弟胜结合镇情,促成镇党委研究确定了搭建主导产业平台,建立脱贫攻坚产业孵化圈,把移民社区和脱贫园区相结合,实施三大工程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脱贫模式。
搭建主导产业平台。严弟胜因地制宜,确定了长抓茶果,短抓香菇脱贫主导产业,通过支部、党员牵头成立合作社或协会,鼓励合作社、协会帮扶贫困户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借鹿还茸”“借鸡还蛋”“借苗还果”“借袋还菇”“四借四还”模式,解决贫困户项目、资金、技术上的难题。
同时,建立脱贫攻坚产业孵化圈。严镇长依托海鑫食用菌公司,在黑漆河、王家楼等地建立了“借袋还菇”脱贫攻坚孵化圈,在黑漆河村建立占地200亩的百万袋香菇生产基地,可使黑漆河、王家楼、洋淇三个村30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香菇实现脱贫。
严弟胜还倡导“山下建社区,山上建园区”。按照“山下建社区,山上建园区”思路,以“抓党建转作风兴产业促脱贫”专项整治为契机,实施“企业+支部+基地+移民户”的“四+”模式,由企业投资1.68亿元,在沐河村一、二组配套建设起一座占地1074亩,设施大棚1500余个的阳城移民小区异地搬迁脱贫攻坚产业园,无偿为每一户移民提供万袋香菇大棚。产业园建设现已完成前期土地流转工作,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在2017年4月底以前全部建成,建成后将使贫困户实现“买一、送一、安一”脱贫路径。
另外,严弟胜实施三大工程,带动群众脱贫。一是实施入股分红工程。实行公司+村支部+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由政府引导,通过支部托管、吸收入股等方式,建设食用菌、鲜果(猕猴桃、蓝莓)、茶叶基地等五大观光园。二是实施就业扶贫工程。组织全镇13名党建指导员对24家企业用工类型、用工技术等进行调查摸底,并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三是实施劳务输出工程。依托县、镇两级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推行“领头雁+贫困户”订单用工模式,大力发展劳务输出。
(程远 孙传卿 本报记者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