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第23届杨凌农高会的高新技术馆(B馆)一大早被农民围得水泄不通,检票处排着的长队延伸到了马路上,远看犹如一条长龙。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题展台上“科普惠农促发展精准扶贫奔小康”几个大字冲入眼帘,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着记者融入了这股科技的热潮中。
小小玫瑰成就产业发展
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头戴花环并排而坐的两位姑娘熟练有序的泡着花茶,玫瑰的香气扑鼻而来,这“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题展”怎么摆起了茶道?记者心中的疑问很快解开了,原来是杨凌绿谷玫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正在展示新产品,那就是把他们自己种植的大马士革玫瑰花和安康的富硒茶一起冲泡,绿色茶叶中绽放着微粉的玫瑰,既养生又养眼。
据中科协九大代表、陕西省巾帼创业先锋、公司总经理杨静涛介绍,大马士革玫瑰花在保加利亚有着300年的历史,1996年,16株大马士革玫瑰种苗从保加利亚被杨凌科研人员引进到国内,经过专家20多年的驯化、栽培与研究,如今,该品种玫瑰花在世界植物生长“黄金带”——秦岭北麓和关中地区的产量和质量完全可以媲美世界主产区保加利亚。
据了解,杨凌绿谷玫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还根据《本草纲目拾遗》卷一·水部通过有机方式栽培的大马士革玫瑰,每年5-6月开花,鲜花通过特殊的烘制、窨香被加工成玫瑰花茶,通过物理蒸馏方法被提炼出“液体黄金”玫瑰精油以及天然润肤佳品玫瑰纯露等系列产品,每亩地可为农民带来12000元的可观收益。目前为止已带动种植的10户农民建立了100多亩的生态农业种植基地——玫瑰情花谷,位于周至县竹峪镇活龙山景区被誉为西安的后花园。
杨静涛告诉记者,“灰头土脸”的农业完全可以创造美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她体会最深的是:农业是“最笨”的科学,只有艰辛,没有捷径。
农家刺绣编制小康梦想
“老板,我早上看的那件绒织的黄色小外套还在吗?已经卖出去了,如果你要的话我这两天让同事带过来。”随声望去,原来是商洛市镇安县秦秀产业协会的展位,展柜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手工针织品。
听负责人葛良慧介绍:我们是本次参展协会唯一一家以刺绣为主的展位。成立于2012年,现拥有绒绣、丝带绣、十字绣三类主产品,已远消于英、法、美、中东等国家。
2006年下岗创业的葛良慧,一个偶然的情况下通过报纸发现有一个绒绣公司招工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到了对方,通过带领先前车间没有活做的300多名熟练的缫丝工人一起接订单做绒绣,在完成第一批订单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挣了6000元。
2013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品种“十字绣”,葛良慧在郊区成立了一个加工厂,同时在上海买了卡纸雕花机,软裱机,字画装裱机,切角机,钉角机等四十多台,价值二十多万元。开始了“十字绣”的绣花、装裱、销售为一体的模式。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强总理曾到公司(秦秀产业协会)“你好,这是什么呀?我可以拍一下照片吗?这些都是由我们略阳县郭镇食用菌专业技术协会通过人工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天麻,你可以随意的拍照……”,在一番交谈后,内心不得不佩服的一个人——郭培荣。
据了解,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回家务农的视察工作。同年注册了美云秦绣商标,绣花也成为当地的一个支柱产业,当地下岗、留守妇女都加入到了绒绣、十字绣的生产团队中来,保证公司所有产品都为纯手工制作。由最初的6个人发展至今已具有5100多人,年产值可达到5100多万。厂区由市区1000平方米与郊区1908平方米组成,实现了由小作坊到现代化生产的转变。
中药材种植带领乡亲脱贫
郭培荣常借一些关于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方面的科普书籍来学习,结合实践操作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
1997年5月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徐锦堂老师举办的天麻有性繁殖与猪苓半野生人工栽培技术讲座后,自此便一头扎进了天麻及猪苓栽培与技术创新,改进栽培模式,开展野生天麻与猪苓的品种选育工作和栽培天麻、猪苓所用的蜜环菌、萌发菌的菌种生产。通过他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验,成功申报两项发明专利“林下原生态种植天麻”“室内立体化种植天麻”。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周围的父老乡亲,他每年将自己生产1/3的菌种与种子提供给周围农户种植,免费将自己多年研究的技术成果提供给周围农户,定期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并按时按节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收获商品时帮农户联系市场销路,产品出售后扣除菌种生产成本,将盈余返还给农户。在他数十年的扶持下,原本很贫困的32户群众已脱贫,每户年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周边十多个村镇500余农户也积极参加到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发展行业,对村域、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孟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