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从齐书记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帮助我们将路铺平铺宽了,以前只能靠人力搬运,现在方便多了。“定边县姬塬镇刘峁塬村65岁的王俊庭指着门前的通村路高兴地告诉笔者。他口中的齐书记就是定边县直工委干部齐珍,自齐珍担任刘峁塬村第一书记以来,在走访中得知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后,迅速展开协调工作,目前,刘峁塬村共争取投资108万元,实施完成了8.7公里的沙砾石公路。
刘峁塬村位于定边县姬塬镇西南部,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17户466人。全村贫困户25户83人。村内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大雨过后,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齐珍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走访农户、实地调研、召开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自己的工作思路。
如何做好刘峁塬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齐珍认为,首先是把全村群众亟待解决的“三难”:即行路难、住房难和饮水难解决好,帮助贫困户树立起发展的信心,让全村环境美化起来,让村容村貌亮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发展种养殖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刘峁塬村村民所建的住房大部分为土木结构,部分住房年久失修,防水功能很差,个别农户住房破烂不堪,已属于危房。今年以来,齐珍多次与县扶贫、国土部门沟通协调,目前全村39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中23户实施了集中搬迁,7户迁往白泥井镇衣食梁移民新村,7户迁往定边县新乐小区。
自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来,通过走村入户,和村民了解情况,他结合刘峁塬村的具体村情,详细分析出了村民致贫的原因,详细制定了《刘峁塬村脱贫规划》,逐户制定出了“一户一法”的帮扶措施。“只有详细了解了贫困户的具体致贫原因,才能找准具体的帮扶措施,从根上才能帮助他们真正实现脱贫。”齐珍告诉笔者。
王俊斌是刘峁塬村的贫困户。48岁的他常年单身,没有固定居所,也没有稳定工作,生活也无法保障。在得知其缺乏干事创业动力,却通晓榨油的技术后,齐珍为他量身制定了具体帮扶计划——开小磨油坊,投入小,技术熟,原料充足,有市场。王俊斌在亲朋好友及第一书记的帮扶下,依赖精湛的榨油技术,纯天然的胡麻原料,王俊斌生产的胡麻油备受周围村民的青睐。
“齐书记帮我的小磨油坊制定了专门的宣传名片,并积极通过周边的亲朋好友,今年帮助销售了800斤胡麻油,今年小油坊毛收入有5万元,纯利润也能收个1万多。”在王俊斌的小油坊操作室里,他边介绍着榨油流程,一边感激地说。
“贫困户要实现脱贫,追根究底还是要调动个体主动性,帮助他们谋产业,领好路子。”齐珍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思谋怎么让贫困户脱贫上,用他的话讲,只有真正为贫困户干实事,谋发展,老百姓才会将咱们的领导干部记在心上。
水是生命之源。刘峁塬村位于南部山区,群众的饮水主要靠打水窖,收集雨水供给。由于集雨水窖多为黄土地上就近修建,渗漏较为严重,积水效果很差,每逢干旱,群众不得不去买水或去很远的地方拉水度日。今年以来,他协调相关水利部门,为那些水窖陈旧的贫困户新建蓄水窖32眼,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为了切实改变全村的村容村貌,他争取了3万元的村部维修资金,并向上申请了70万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乡村垃圾、污水问题,力争为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齐珍身边一直携带着一本扶贫日志,他告诉笔者,下一步他将进一步解决该村群众的所有人蓄饮水问题,改善村级环境,积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地方特色发展种养殖业,为贫困户脱贫搭建经济平台,使扶贫政策和贫困户真正对接上,助他们早日脱贫。
(胡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