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等地相继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受不利扩散条件影响,许多地区空气质量已达“5级重度污染”水平,建议公众做好健康防护,减少户外运动等。于是,空气质量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再度引发公众的热议。
空气中微生物和重金属会致病吗
对拉森团队的研究成果,北京市卫计委表示,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药性的增加不意味着致病性的增强。不过,北京等城市空气成分复杂是不争的事实。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课题组在2014年发表的《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论文中指出,北京大气悬浮颗粒物中包含1300多种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中,细菌占八成以上,另外还有少量的古细菌和病毒。课题组通过鉴别大气悬浮颗粒物中的微生物组分发现,其中大部分为非致病性微生物,有很多可能来自于土壤。
除微生物外,城市空气中还含有多种重金属成分。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点地区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2015年PM2.5.实现达标,在我国三大重点区域中率先实现PM2.5年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珠三角城市灰尘中锌(Zn)、铜(Cu)普遍超标,具有非致癌风险,灰尘中的铅(Pb)和铬(Cr)对儿童也是非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暴露城市灰尘中的重金属,主要是手口摄入两种途径。
雾霾来了哪些人群更该警惕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近几十年来,每10到15年,肺癌患者人数就会增加一倍。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也显示,肺癌死亡率在过去30年间上升了465%,取代肝癌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患者中,有22.3万人与大气污染直接相关。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室外空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
空气污染对我国居民具体影响如何?2016国家环境与健康研讨会作为第九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的一部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吴少伟在会上说,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短期(几天)内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异常,发生急性心梗、中风等心血管急性事件,还有因心血管疾病入院,甚至死亡等;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中,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甚至死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工程师孙兆彬做了“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10)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的具体分析。他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天气频发,研究表明该地区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与沙尘天气的出现关系密切。
大气污染或是新生儿先心病重要病因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表面积。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涛认为,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由于比表面积大,可吸附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能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脏发育。
“PM2.5有机提取物的构成复杂,因含有多环芳烃(PAHs)等致癌和致畸物质而受到极大的关注。”陈涛说,我国每年有近120万出生缺陷的新生儿,由于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位居首位。目前约80%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未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因素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陈涛说,对部分市区大气中PM2.5有机组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16种多环芳烃。毒性很大的苯并BkF和BaP占比较高。利用斑马鱼胚胎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发现,多环芳烃等PM2.5增强人胚胎干细胞中的芳香烃受体(AHR)表达,抑制Wnt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引起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畸形、心率降低等。
(梁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