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6)》发布
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逐年上升已列全国第13




    本报讯 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究竟呈现着什么样的状况?12月2日上午,由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及其“永秀智库”研究团队主持研究的《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第五届城乡发展一体化论坛会在西北大学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30个省域和陕西83个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排名,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新常态下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构建展开研讨。
    东部沪京津列前三 西部宁新青处末位
    根据《报告》前言,报告在编写研究过程时,2015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数据尚未公布,所有数据采用2014年数据。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纺锤形”分布,大部分省份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居于中间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较高和较低的省份较少。在地域分布上,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呈现由东部到西部逐渐递减的趋势,东部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东西两极分化。
    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浙江分列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前五,宁夏、新疆、青海则处于末位。记者对比此前报告发现,山东、云南、山西、重庆等地排名上升较快,江西、福建则分别下滑了12位和7位。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县域GDP35.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67.67万亿元的52.5%,2015年全国县域人口9.03亿,占全国总人口13.68亿的66%。 
  陕西升至全国第13位 神木、府谷、高陵仍前三
    《报告》表明:2014年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排在全国的第13位,从2012年至2014年逐年上升,总体呈现“关中中等偏上,陕北两级分化,陕南整体偏下”的特征;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总体呈现“关中领先,陕北、陕南落后”的特征;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总体呈现“关中高,陕南低,陕北居中”的特征。
    2014年陕西城乡发展一体化十强县依次为:神木、府谷、高陵、凤县、黄陵、吴起、洛川、韩城、靖边、志丹。其中,位列全省前五的县神木、府谷、高陵、凤县、黄陵,从2012年到2014年3年期间,县域排名一直以此位次排序。报告表示,这显示了这五县城乡建设得到了持续有力的推进。
    县域城乡一体化是重点 乡村旅游是一体化抓手
    据《报告》负责人,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永秀智库董事长白永秀教授,在题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的新进展》的主旨发言中介绍,本《报告》从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9个基础指标的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相结合的扩展构权方法对各层指标赋权。
    白永秀认为,城乡一体化遇到最大的障碍就是贫困人口的长期存在,而贫困人口之所以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存环境问题。他说:“县域应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县域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易地搬迁移民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抓手。”
    据了解,今年,白永秀教授领衔的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精准扶贫机制、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创新研究》。该项研究聚焦精准扶贫这一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发布会后,举行了第五届城乡发展一体化论坛。陕西省社科院院长任宗哲教授,陕西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陕西日报》社长张仁华,陕西省统计局局长张晓光,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科伟教授,咸阳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主任赵强社,洛川县长王明智分别做了《转型背景下的乡村发展》《脱贫攻坚与城乡一体化》《一体化:县域追赶超越的新动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重点》《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是“多规合一”的具体体现》《城乡统筹发展全民一体共享》的主题发言。
    本次会议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永秀智库、中国经济出版社、陕西区域经济研究会主办,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经济出版社、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陕西省统计局,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陕西省委党校等政府部门领导,以及陕西各市县领导参加。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励)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