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开始做饭,13岁开始种地,15岁辍学照顾家人,18岁独自出去打工,收过破烂、摆过地摊、一人同时兼4份工作……生活对于1985年出生的女孩张红春来说似乎不够公平,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再本着自己的辛勤善良、爱与责任,她用榆林土生土长的沙盖,白手起家,一步步打造出“沙盖妹”品牌,为自己装扮出一个精彩的世界。
父母残疾15岁辍学回家
15岁本是一个花季的年龄,但出生于榆阳区古塔镇赵庄村贫困农家的张红春,却已经挑起了维持家计的重担。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残疾的父母,供妹妹上学,15岁的张红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了辍学,开始了种地务农的生活。
随着妹妹学费的增加,张红春开始独自外出打工。她曾因为多干一份工作可额外收入50块钱而同时兼职库管、出纳、采购、经理助理4份工作。后来,张红春去破烂厂称斤买来旧杂志,摆地摊销售。之后还开过店,卖过建材。
白手起家打造“沙盖妹”品牌
说起事业刚起步时,张红春说:“腌制好的沙盖菜,刚开始批发给菜市场,一勺一勺的舀给顾客卖,后来开着面包车跑销路。”
有了一定销量后,张红春琢磨着如何让沙盖菜的生产销售走上一定的规模。2011年,她创办了沙盖妹农业合作社,以“产业+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方式开展生产和营销,主要经营沙盖、苦菜等农副产品。农历5月到8月,三个月时间赚到纯利润8000多元,这是张红春的第一桶金。
祸不单行30亩沙盖菜遭雹灾 2013年,张红春四处借钱,建了一个60平米的生产车间,买了一辆面包车,种了30亩沙盖菜。若不出意外,一年可赚15万元。可是7月31日的一场大雨加冰雹让张红春一家陷入了绝境。
“30亩沙盖菜,一次暴雨和冰雹就全军覆没了,一年没收入不说,借来的钱全都打了水漂。”想起当时,张红春仍感慨万千。
面对各种指责,议论,张红春并没有倒下,她再次多方筹集资金,收购沙盖进行腌制。然而腌制的2万斤却全部坏了,这无疑对她又是当头一棒。
反复试验独创“0”亚硝酸盐沙盖菜
屡次失败,反复试验,张红春终于成功了。并且独创老坛发酵传统工艺方式腌制沙盖,其中不含任何添加剂,绿色健康。“国家规定腌制品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20的范围内,但去年经陕西省质监局检测,我们的沙盖菜亚硝酸盐含量为0.3,而今年检测的含量为0。”张红春开心地介绍道。
对于未来,张红春满怀信心,“今年,我们修建了14亩的新厂区,生产车间600多平米,通过线上推广,线下销售的模式,截止目前,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达150多户,遍布榆阳区各乡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沙盖菜一定会走进更多的家庭,为更多人带来健康。”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