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引领枣农依靠科技脱贫致富
——记佳县武家峁村支书武子生
    一位普通农民自学成才,创新了一项项红枣生产技术,帮助家乡群众战胜自然灾害。他创建红枣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生产技术,引领广大枣农依靠红枣先进技术实现脱贫致富。他就是佳县颇有名气的红枣“土专家”武子生。
    他被亲切地称为“土专家”
    今年56岁的武子生从小就生长在黄河岸边的朱家坬镇武家峁村,和红枣结下了不解之缘。18岁起他就担任村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大栽枣树,使全村1600多亩耕地变成了枣林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枣专业村。
    武子生能吃苦、好钻研,凡事爱探个究竟,发现有价值的红枣管理科技书籍和资料,如饥似渴,反复研读;遇到红枣专家下乡搞调研、搞培训,不失时机提出好多问题。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武子生总结出了红枣管理方面的许多小窍门,把自己家的20多亩枣园打理的井井有条,产量和质量总是好于大家,令乡亲们羡慕不已。同时他乐于将自己总结出的管理技巧无私地传授给群众,和大家一起分享、试验、推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土专家”。
    武子生率先创办了红枣加工厂,注册了“泥河沟”品牌,产品远销省内外。他还创建了“千年枣园”枣业合作社,开通了电子商务,主动为枣农提供技术、农资和销售服务。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帮助周边群众解决了红枣销售难问题,带领大家共同富裕。
    大灾之年一枝独秀
    近年来,自然和气候环境的变化给红枣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春夏虫害增多难以挂果、秋季阴雨连绵容易裂果霉烂两大致命难题,令枣农伤透脑筋。武子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仔细琢磨着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2014年春夏天气反常,病虫害猖獗,全县红枣挂果率普遍较低,秋季又遇连阴雨侵袭,红枣裂果严重,导致红枣再次大面积减产。老武没日没夜蹲守枣园仔细观察和研究,面对灾情他对症下药,以独创的修剪、防虫、施肥技术应对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并走村串户及时告知周边群众,与大家一起应对,最终战胜各种灾害挑战。当年武家峁及周边村的红枣取得了近年来少有的好收成,即使遭遇秋季连阴雨天气,红枣裂果率也远低于其它地区,平均亩产达到1000多斤。 
  创新“强力降高塑形”技术
    针对老枣树管理劳动强度大、红枣品质退化、抗灾能力差等问题,武子生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总结、反复试验,主动改造传统技术。他采用降低树形、稀疏枝条、测产修剪的红枣管理方法,并配合适当的施肥和防虫管理,对老枣园进行技术改造,试验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项技术不仅方便了枣农修剪采摘等日常管理、减少了施肥成本、提高了坐果率,而且大大增强了红枣抗病虫、抗旱、防裂果能力,红枣优果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产值比原来翻了3番。并被命名为“强力降高塑形”技术,荣获2015年度榆林市科技成果奖。一个地道的农民获此殊荣,令许多业界同行赞叹不已。 
  培训枣农8000余人次
    武子生的红枣管理“秘籍”并不保密,而是毫不吝啬地传授给枣农,使更多群众掌握红枣生产管理技术,依靠先进技术走出贫困、走上致富路。他多次进行技术普及培训,用农民特有的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通过实地示范操作,培训各地干部群众近8000余人次,有效推广了红枣丰产管理技术。
    一个人,能一生致力于一件事,很难得;一个村干部,能一心装着老百姓,很可贵。武子生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深受群众喜欢和爱戴的老支书。 
   

(本报记者 雷晓超)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