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尽管已是隆冬,本报记者在秦岭大山里的周至县耿峪村,看到的却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总投资357万元的“美丽乡村”一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耿峪村位于周至县城东南部,是西安市2016年确定的218个贫困村、重点帮扶村之一,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156户498人。按照安排,市委办公厅负责牵头市级26个部门周至片区帮扶联络协调工作,并具体结对帮扶九峰镇耿峪村。自7月11日开始,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副处长孙建民就任耿峪村驻村第一书记。
努力让群众不出村就脱贫致富
孙建民驻村之初,就了解到当地一个叫陈寿高的村民,在中蜂养殖方面经验丰富,为了充分发挥秦岭北麓适合养殖中华蜜蜂的优势,他多次与陈寿高交谈,并帮助耿峪村完成了2017年57户财政中蜂产业扶贫的申报,确保2017年春季57户群众每户落实20箱中华蜜蜂养殖。他说:“我们要充分利用秦岭绿色资源,引导群众在家门前赚钱,力争实现群众不出村就能脱贫致富。”
驻村后,孙建民按照西安市委办公厅“两学一做”教育安排,首先完成了对村全体党员讲授党课;根据办公厅主要领导2015年年底到耿峪村调研时提出的要求,与村班子研究修订了《耿峪村2016年至2018年三年发展规划》和2016年工作计划;协调办公厅领导和各处室到该村对接慰问帮扶对象;组织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两表一卡一照”工作。
据了解,市委办公厅自2013年起开始对该村实施帮扶,通过3年多的努力,耿峪村进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截止2016年12月12日,已经完成耿峪村仁安岔—秤沟湾停车场477米水泥硬化路的修建任务;基本完成了6户“三无户”连体房屋的修建,并正在完善内部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协调联系周至县农业局,为耿峪村配发了50台桑乐牌太阳能热水器等。
耿峪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开办农家乐、养殖关中黑猪特色、出售杂果和劳务输出。在家门前挣钱的农家乐,是该村妇女的热衷项目,在孙书记的热情鼓励推动下,目前已经发展农家乐26家,到2017年还会新增2家。
“美丽乡村”工程加快进行
2016年7月,经周至县推荐和省、市考察,陕西省财政厅确定耿峪村为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这对于具有天然旅游资源的耿峪村来说,自然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8月3日,孙建民上任不久就协助村三委会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耿峪村建设陕西省“美丽乡村”设计方案。周至县财政局综改办实行“村级组织、镇上监督、县级指导”的管理办法,于10月14日在西安完成“美丽乡村”公开招标,10月27日项目部进驻耿峪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工地。
孙建民给记者介绍,今年上冻之前力争完成130万的施工量,预计明年“七一”前完成全部工程,“美丽乡村”二期工程也随即上马,为耿峪村来年的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在倾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孙书记还积极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奔走。他说:“只要在任一天,我就要竭尽全力,将市委办公厅的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重点户家中。”10月份,孙建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周至县相关部门以及九峰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为上河修建了一座价值5.38万元的慈善便民桥。在发展产业方面,为了提升改造26户农家乐,他邀请西安桃李烹饪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厨师,为开办农家乐的村民组织了两次厨艺培训,提升了农家乐的管理服务水平。
从12月15日开始,耿峪村将接受省、市脱贫摘帽检查考核。孙建民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耿峪村坐落在美丽的秦岭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凭借这次美丽乡村计划,希望我们的努力,使她焕发新的面貌,赶快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美丽乡村。”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