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2016年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对获得“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我省获得“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的等级、数量均居全国省份第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牵头的“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遗迹临时固型材料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文物保护研究院牵头的“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二等奖;文物保护研究院参加的“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考古研究院参加的“中国古代车舆价值挖掘及复原研究”获得二等奖。
会上,发布了《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和《“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在公布的第六批7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中,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的“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至此,我省已有四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彰显我省文物科技工作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
(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