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弘扬工匠精神 创建品牌名校
记发展中的合阳县职教中心

    1 涉农培训

    2 培训中心揭牌

    3 学生活动

    奔腾不息的黄河、巍巍苍翠的梁山孕育、滋养了合阳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走进美丽的合阳,你就能感受到它那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是东秦教育的沃土良田,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莘莘学子展翅翱翔;普高教育誉满三秦,职成教育风生水起。
    作为合阳职成教育主力的合阳县职教中心,创建于2001年,200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经过15年的探索发展、开拓创新,学校已形成培训成体系、专业有优势、就业有支撑、创业有保障、成才有典型的良性办学模式,成为一所师资力量强、办学层次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职业教育高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93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册学生354人;教职员工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双师型教师76人,高级职称28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市级教学能手8人,县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32人。学校先后被授予“渭南市职业培训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绿色文明校园”、渭南市“先进职业学校”、渭南市“职教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全面育人 折翼青春再出发
    职教人工作的起点和重点是学生思想的转化。由于群众落后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职业学校很难招收到品学兼优的学生。面对不容乐观的学情,合阳职教人迎难而上,勇担责任,帮助学生拨云见日、重整旗鼓、执着追梦。
    学校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立德树人观,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养成教育、成功教育、幸福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重要载体,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内在品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对一年级学生,学校重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重新树立人生的目标与信心;学校开设有《人生规划课》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学会职业规划。对二年级学生,学校重在丰富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毕业班学生,学校重在加强岗前就业培训。学校还经常邀请优秀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断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工匠精神”。
    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学校安教处、校团委、学生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网络、“百灵鸟”广播站、教育专栏、学科园地、班级黑板报及教育宣传牌等途径,宣传传统美德、道德标兵、创业典型,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通过主题升国旗仪式、重大节日的文艺汇演、专业技能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语言、行为习惯,引导他们争做文明人;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进取精神;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举办歌咏比赛、体育运动会、队列队形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
    精心施策 打造“洽川技工”
    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学校多年与陕西风动工具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共同培养人才。学校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付诸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中,使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企业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把用人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亲临工作岗位,接触企业文化,使学习与工作相互渗透,获得了岗位工作经验、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一定的职业素养。2016年,学校又与华山户外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共建服装专业实训基地,校企融合进一步加强。
    为了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不断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持续改革教学模式,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加强实习管理,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学校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训教学、规范实践技能考核标准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类技能比武,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从2010年至今,学校先后有30多人次的学生获得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奖项。其中,在2014年我省举行的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张东宸、雷帅两位同学获数控车二等奖;刘硕、马星两人获车工优秀奖。在2015年的技能大赛中,康大为同学荣获二等奖,康志超、刘晓辉同学荣获三等奖。在2016年3月的技能大赛中,杨泽桂、成健强同学荣获电子项目比赛两个二等奖:张华伟同学荣获数控车项目二等奖;雷明军同学荣获车加工项目三等奖。
    学校培养的“洽川技工”,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在用工市场很受青睐,在技术岗位的占到78%,就业稳定率达到97%以上,一大批学校毕业生已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跻身管理中层行列。学校就业安置处长期对安置学生进行跟踪服务,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作为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改实验的牵头单位,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6次在省集团化办学年度总结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创新思路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为了适应新常态,助力县域产业调整和新农建设,将学校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2014年,学校领导班子,把脉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拓宽办学思路,适时确定了“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建设”的工作重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利用自有设备,并新投入600余万元,在县工业集中区建成合阳县职业培训中心和数控专业实训基地、服装专业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职业培训中心,主要功能是支持全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在职培训、下岗转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和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理论培训。数控专业实训基地,在满足在校生实训需求基础上,常年面向社会展开培训,同时承接来料加工。服装专业实训生产基地,与妇联、残联等部门协同,已展开招生培训,解决了部分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功能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当前建设有葡萄、苹果、蔬菜、花卉、樱桃、杂果(山楂、冬枣等)示范方各一块和面积2000㎡的现代化温室拱棚。
    “一中心、三基地”,向上挂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寻得技术指导;横向联合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培训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向下利用已建构的以学校为龙头、以镇街成技校为骨架的职成教网络,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和社区群众。
    学校和甘井镇山梁梁核桃合作社、坊镇伏羲源富硒苹果合作社、新池富源红提葡萄合作社、甘井镇久佳种植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培训协议,提高了我县果农的管理技术和苹果生产的商品率。学校与县商务局、工信局、中小企业局、残联、妇联等部门展开合作,持续对县域内创业青年、企业销售人员、富余劳动力、在岗与转岗职工进行了电子商务培训,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精准农业和农村电商,化解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学校创新职能,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社会服务,“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模式获省市领导肯定和兄弟学校赞誉。
    真抓实干 扶志强技助脱贫
    扶贫攻坚,职业教育义不容辞。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拓宽职能,主动担当,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师生结对帮扶,到人到户。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扶贫,对建档立卡的274名帮扶对象扶志扶学扶生活。通过师生谈话,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积极予以疏导、解决,引导他们理性认识困难,科学规划人生,发掘优势潜能。通过家访,了解贫困学生家庭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帮扶方向;宣传职教政策,开展培训动员,提高贫困家庭自主脱贫能力。
    校村结对帮扶,强力推进。学校选派两名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驻村扶贫队员,常驻金峪镇南营村、尧头村,为村民出谋划策,推广发展致富产业;校领导班子成员也经常深入帮扶村子,每人帮扶贫困家庭4户。学校涉农教学组成员按生产节点为帮扶村果农送去果树管理经验,并免费提供新品种苗木,发展新栽植户。学校还积极联系职能部门,改造尧头村村级道路,改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
    技能培训,精准发力。为增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脱贫信心,提高其脱贫技能和自主发展能力,学校与各成技校、各社区和县民政局、商务局、教育局、残联、妇联等部门密切联系,在摸底基础上,针对低保、残疾、贫困户三类家庭,开展包括电子商务、服装制作、创业技能在内的各类培训19期,培训学员1700余人。
    华丽转身 中职生也有春天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是合阳职教人的追求。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迷茫,摆脱自卑,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有用之才,实现了华丽转身。
    秦欢,2009年毕业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后安置到恒诺微电子(嘉兴)有限公司,现任人事处助理,月工资4800余元。
    李强,2010级数控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台资企业万泰机电(昆山)有限公司,现任生产工程部副经理,月薪6800余元。
    孙阳,2010级数控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台资企业万泰机电(昆山)有限公司,现任车间组长,带领5个徒弟,月薪5800余元。
    李伟杰,2010年毕业于数控专业,毕业后安置到昆山禧玛诺有限公司,现为车间技师,月工资7000余元。
    位少博,2011年毕业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浙江私企任技术员,打拼几年改变了家庭的贫困面貌,并打算在浙江当地买房。
    乔智勇,2010年入学,淳朴善良,诚实好学,追求上进,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被共青团合阳县委评为“模范团员”,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就读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现供职于中国电信云计算陕西基地从事网络监控工作,月薪5000元左右。
    事实胜于雄辩。学生是学校的产品,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学生的良性转变是学校的骄傲;学生的成功就业,也正在悄然改变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合阳的群众竖起大拇指说:“职教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般!”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秉承“依法治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知能并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合阳职教人正在肖成斌主任的带领下,为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职教中心砥砺前行。

(张治平)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