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最后一个月,雾霾再次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许多城市的幼儿园和小学被迫放假,车辆限行,航班取消。各地治霾措施五花八门,各出奇招。
进入2017年第一天,华北黄淮等地在雾和霾中跨年,京津冀又陷入了一场重污染。本报记者从环保部官网查,截至2016年12月30日晚,已有24个城市启动了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21个城市启动了橙色预警;16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
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预警中心实时监测数据看,截至1日中午,津冀中南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南部、安徽北部、湖北西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分地区,以重度及以上污染为主。
据环保部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时数据发现,1日13时,全国AQI大于300的城市有20多个。与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相比,两次污染过程都是大范围、跨区域的重污染过程。到目前为止,此轮出现严重污染城市数量和“爆表”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且“爆表”持续时间缩短,峰值水平也有所下降。
专家解读说,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的2016年中国雾霾分布图显示,专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对2016年中国雾霾分布图的研究中,京津冀雾霾天气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而该物质正是“洛杉矶上世纪含剧毒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针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中国疾控中心下属环境所已全面开展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础研究,并及时启动雾霾天气下的健康评估和预警。
美国国家航空局(NASA)将卫星资料制成连串地图,显示大陆、印度和中东因工业扩张使污染增加。透过高解析度全球空气品质指标卫星地图,NASA科学家追踪了过去10年全世界不同地区195个城市的空污趋势。由此可以看出2016年中国雾霾分布图上,中国明显被大量雾气覆盖。这份2016年中国雾霾分布图提供了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的资讯,PM2.5是来自柴油车废气、燃烧化石燃料和树林,以及极细灰尘。
“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已引发公众对健康的强烈担忧,对雾霾属自然灾害的说法,人们不免有错愕的感觉。如果雾霾是自然灾害,那恐怕只能听之任之了。毕竟,人包括强大的政府都很难与天斗。但是,我们会想起“APEC蓝”和“阅兵蓝”,这些记忆中的好天气提醒人们,雾霾是可控的,蓝天也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打算付出多大代价,就2016年雾霾造成影响来看,现在是拿出壮士断腕行动的时候了!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