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我省雾霾天气状况报告

    2016年11月以来,我省已遭遇多次严重霾天气,造成关中及陕南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分析显示,近期我省霾严重程度已达近三年来同期最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霾出现频次和覆盖范围明显增加。2016年11月以来,我省出现3次连续大范围霾天气过程。全省共监测到霾993站次,涉及89个区县,呈现出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霾主要出现在关中地区,其中蒲城、宝鸡最多达32天、31天。与去年同期相比,霾出现的范围由2015年的29个区县扩大到89个区县,霾出现的频次由2015年的233站次增加到993站次。
    利用FY3气象卫星对霾的演变和覆盖范围进行连续监测表明:12月13-14日,关中地区大部分地区均被霾覆盖,范围达到2.8万平方千米,15-17日霾略有减弱,12月18日霾再次加强,整个关中地区被灰白色霾全部覆盖,霾覆盖面积达到3.4万平方千米,覆盖面积接近省域面积的20%。 
    能见度显著偏低。2016年11月平均能见度为5.5公里,明显低于2015年11月的9.0公里;2016年12月1-18日平均能见度为5.5公里,也明显低于2015年同期的8.9公里。11月以来,西安市小于10公里的低能见度日数达37天,其中小于5公里的低能见度日数多达21天,尤其是12月1-18日,小于5公里的低能见度日数达8天(其中小于3公里的有4天)。与近三年同期比较,西安市小于10公里的低能见度日数远超过2014年同期的23天和2015年同期的27天。
    大气边界层高度显著偏低,逆温加剧。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是反映大气垂直混合能力的重要指标。PBLH越低,则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越差,积聚在近地面的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就越多。结果表明:2016年11月1日至12月18日的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明显低于2015年同期。
    逆温层的高度、厚度和强度与PBLH密切相关,也可反映出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强弱,逆温层越厚、逆温强度越大,则污染物越不容易扩散。监测显示:在2016年11-12月大气污染生成、加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地面风速显著偏小。地面风速监测数据表明:关中地区2016年11月近地面平均风速为1.85米/秒,12月1-18日近地面平均风速为2.0米/秒,均显著低于2014年和2015年历史同期水平。同时,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分析也表明,2016年11月、12月冷空气活动均较2015年同期明显偏弱。近地面低风速、低温、高相对湿度,再辅以高空持续干暖气层存在,导致混合层高度显著下降,大气水平和垂直交换减弱,使污染天气不断加剧。

(陕西省气象局)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