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女性,有人说她为人热情,大方泼辣;作为一位干部,有人说她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作为一位技术员,有人说她技术精湛,叫她老师。她自己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农业干部,是一个领工资的农民。”
她就是榆林市高级农艺师,站长,市级首批振兴“三农”科技特派员曹源。
当好农技员准确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从事园艺技术推广工作22年的曹源,中专学园艺毕业到园艺站工作,面对农民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时,才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有限。为“争口气、争脸面”,她经常在地里一蹲就是几小时,观察蔬菜作物生长特性,寻找作物生长规律,向专家教授请教,找同行讨问计策等。
为开阔知识视野,曹源每年去各地讨教经验,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活动。经过不断学习、积累和总结,曹源累计撰写技术性论文50多篇。《浅析芝麻香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等6篇论文获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对周边地区蔬菜种植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做好特派员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道路
2006年,曹源自愿申请,被榆林市政府聘为首批振兴“三农”科技特派员,派驻到鱼河镇寺伙沟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负责的《寺伙沟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设施蔬菜专家大院建设》等项目中,带动群众积极投身于温室蔬菜建设,该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5400元提高到2014年的15600元,2011年寺伙沟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设施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科协、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惠农兴村先进集体”等。
参与的《玉米新品种户农101引进与推广》项目获得陕西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农村户用“一池三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省级荣誉称号。
建好样板园发展“四季农业”新模式
6年来曹源累计引导农户新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基地16159亩,建成百亩以上连片设施基地32处,省级温室标准园5处;推广了盘穴基质育苗、水肥一体化、植物补光等15项设施新技术;主持的《陕北风沙区芝麻香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项目,探索出“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芝麻香瓜高效衔接栽培模式,亩产值达到4万元以上。实施的《陕西省设施蔬菜重大集成关键技术》和《榆林蔬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项目,实现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化,年产反季节无公害鲜菜5万多吨,年产值8000多万元,建成榆林中心城市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科技+市场”的“以点带面、滚动发展、逐步壮大”的“四季农业”发展新模式。
“农民的满意才是我最大的幸福。”曹源说。在常年的技术推广与服务过程中,只要农民需要,她义无反顾,无私奉献,处处体现了科技干部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