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古代货币中的“花钱”

    民俗钱又称“花钱”“厌胜钱”或“压胜钱”。外形常与当时的古钱相仿,但却不能流通。花钱所展示的内容丰富,是不同时期民俗的缩影,并有如:祈福、镇库、馈赠、祝福、玩赏、配饰等众多类别,映射出百姓对幸福安康、前程锦绣的美好期许。
    花钱的图案五花八门,没有年号,也没有通宝,反倒是“龙凤呈祥”“状元及第”这些吉利语,除文字外,还有宝剑、灵兽等图案,寄托着使用者的愿望。
    花钱一般是用来佩戴的,中国古人有佩玉的风俗,但玉的价格很高,普通百姓买不起,而又也想祈福消灾,佩戴写满愿望与祝福的花钱,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办法。
    一般而言,花钱在逢年过节时可以当压岁钱。此外,进京赶考时,最好要带上“连中三元”“文星高照”等;做买卖时,要带上“招财利市”“黄金万两”;新婚时可以佩戴“龙凤呈祥”;而盖房上梁时,也要压上花钱,以保平安。
    汉初,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社会趋于安定,由于趋利避害心理因素的作用,人们开始将铜钱制成“护身符”。这些钱多作为瘗钱用于陪葬,让主人在去世后继续升官发财的美梦。
    隋唐时期民俗钱的品类不多。一般仅见有“开元通宝”钱背铸祥云以及契刻简易花草枝叶图案等。
    明清二代是我国民俗钱铸造大发展的鼎盛时期。目前传世和出土的绝大部分花钱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总体上以吉祥为宗。

(陈辰)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