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生长的因素



  2月26日,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焦凯教授,在省图书馆二楼报告厅进行陕西省医学会第19期医学科普讲座——矮小儿童的诊断与治疗。
  当今社会,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子女在各方面赢在起跑线上。如果自家孩子能有一个大高个,带出去不仅能让别的家长产生羡慕之情,孩子还能在日后的就业、择偶上占据优势。是否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矮小症的影响呢?不妨听听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焦凯教授是怎么说的。
  正常生长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讲,新生儿自分娩至出生后28天,体重会增加1.5千克,身长约增长50厘米;婴儿期,从出生第29天至1岁时,体重共增加6-7千克,身长增加25厘米;幼儿期1-3岁,两年内体重约增加4千克,身长第二年增长10-12厘米,第三年增长7-8厘米,此期是智能发育最快期。青春期3-12岁,此期智力发育比较缓慢,每年体重增加约2千克,身高增加约5-7厘米。女孩青春期开始于10-12岁,男孩于12-14岁。身高每年可增加8-12厘米,体重2年约增加8-11千克,称为青春期猛长。青春期在性成熟后生长明显减慢,18-20岁时骨骺完全闭合,生长停止。
  影响体格生长的因素
  据专家介绍,影响体格生长的因素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指遗传因素,父母双亲多基因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的结果。第二方面是指缺乏营养因素,特殊营养缺乏必然会妨碍特定组织的生长,例如,缺锌会有生长障碍;缺乏维生素D则导致骨矿化不足,骨软化等。第三个方面指的是激素因素,如胰岛素的促生长作用的机制可以直接通过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信息途径传导。也可以间接地对其他促生长调节物质有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影响。第四方面是指其他影响因素,一般包括慢性疾病、社会经济条件、种族、食物、气候等单独或综合因素,还会受到性别、城乡、生活水平等的影响。
  什么是矮小症
  身长低于本民族、本地区、健康的同性别同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2SD)或第三百分位以下者。据临床诊断标准指出,当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以下或者生长速度小于4厘米每年、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3-4年等都可被认为是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骨龄、身高龄与实际年龄三者关系
  骨龄(BA)不依赖年龄和生长速度的变化是独立的生长指标,代表人生长的成熟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基本±4岁。
  身高龄(HA)是指小儿的实际身高相当于几岁正常儿童的身高(以第50百分位作为正常身高的标准)。
  当身高龄小于骨龄时预示可能受到矮小症的影响。当身高龄小于骨龄和实际年龄(HA<BA=CA)时则说明孩子可能受到家族性身矮症的影响。当骨龄大于身高龄大于实际年龄(BA>HA>CA)时说明孩子可能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矮小症的治疗
  不是个头矮小都可以生长激素治疗,要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缺乏的生长激素治疗才有效,所以必须先到内分泌科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治疗通过每日睡前皮下注射一次0.5-0.7IU/kg/w的生长激素。但是会有对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影响。临床表现约30%有亚临床甲低表现、血清T4水平降低;可能由于rhGH迅速纠正GHD而造成的脑脊液转移所致,出现头痛,专家提醒,如患有白血病骺已闭合的矮小患者、进展或复发的颅内肿瘤患者、白血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需要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可靠的治疗。

(陕西省医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