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愣娃”或“西北愣娃”这个称谓,最先出现于秦汉的边关哨所,其源始于秦国《军功授爵制》的颁布,后传入民间社会。
公元前361年,即秦孝公元年,为了富国强军,秦孝公郑重地向全国发布政令。他说:“当年祖先秦穆公实行德政和强军,向东平定了晋国内乱,使领土从礼县扩展到黄河西岸;向西称霸戎狄地区,拓展千里疆土,使西域十二国臣服,周天子赠封号为‘伯’,六国诸侯纷纷派人前来祝贺,秦国从此享受到同其他诸侯国相同的礼遇。现在,有所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个政令发布后,立刻招来了一位贤士卫鞅,他给秦孝公献上了强秦新法八条。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六条“劝战”,以最新的理念推行《军功授爵制》:推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斩获敌一个首级者,赏爵一级,赐田宅一处,仆役数人;斩获敌两个首级者,妻子是奴隶的,可恢复自由人身份。爵位世袭,老子可传儿子。这样做,给了平民甚至奴隶一个向上攀升的机会,在他们眼里,敌人的头颅就是财富和地位的等价物。此举大大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每个部队都争创“虎狼之师”,人人争当杀敌能手。
秦人始祖本是马背上的民族,古有尚武习俗,经过内忧外患的磨炼,崛起于西北高原,加上卫鞅变法的给力,秦人最终铸就了让各诸侯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为此后东统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卫鞅变法的实质是“铁与血”,他被人们称为“铁血宰相”。他推行新法,身先士卒,认真兑现,保证了变法的成功。在推行新法十八年中,他亲手为千千万万立功授爵的士兵兑现了土地、家宅和侍妾,使一批批获得爵位的奴隶得到了平民身份。
随着《军功授爵制》的深入贯彻,秦人进一步提升了杀敌立功的自觉性,同时也陶冶、历练了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敢打敢拼、一往无前的性格和理念。历朝历代,在秦人主建的部队中,包括后来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秦人子孙们把“陕西愣娃”、“西北愣娃”的理念和形象,展现得更加真切、更加淋漓尽致!
(贺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