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敬源执着于建筑与城市环境物理事业,矢志教学改革,勇攀科研高峰,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解决城市微气候规划中的基础理论
近二十年来,赵敬源克服重重困难,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基金课题的资助下,从城市环境物理基本科学原理、到城市微气候的形成演化机制与控制原理,到区域生态规划的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城市微气候控制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工程示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SCI、EI、CSCD、CSSCI检索论文三十余篇,成为我国城市环境物理领域领军人物之一。
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受刘加平院士邀请,与刘院士合作编著了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城市物理环境的机理、演变与控制的专著《城市环境物理》,出版以来,该书成为国内主流高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相关课程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使用反响良好。
提出微气候集成化设计体系
她不畏艰辛,通过长期的户外测试,分析了城市空间尺度变化与城市物理环境诸要素动态分布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建立了城市微气候理论计算模型;测试建立了关数据库,利用神经网络解决了强烈非线性计算模型中的各级权重,建立数值模型,从时间轴向和空间轴向阐明了城市微气候分布的动态演化规律和控制原理;结合工程实践,建立了城市微气候控制原理的规划方法体系,给出了从总规阶段的宏观预测调整、控规阶段的参数化定量设计到修规阶段的软件微调改良的设计参数集成,完成全方位的城市微气候控制流程;多方协调积极展开不同气候类型区的示范工程研究,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整合城市微气候控制策略理论,提出了不同气候区微气候规划控制策略和集成化设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主持生态规划项目得到推广应用
她主持的“西安浐灞生态试点园区”生态规划项目荣获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殊荣,主持的“安康市月河新区”生态规划项目荣获我省首个“省级绿色生态城区”称誉。其研究成果还在多个不同性质的工程案例中得到推广应用。对生态型城市布局和环境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她的研究成果在西北地区首次完整地归纳并揭示了城市物理环境动态演化规律,引领了城市规划学科与建筑技术学科的融合与学科建设,首次系统地提出并解决了城市规划中的定量化环境规划策略,推动了西北地区生态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我省土木建筑工程领域一位卓越的青年科学工作者。
(本报记者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