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南的四月早已是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在这个充满“科技”的春天里,汉滨大地到处留下了科协、科技工作者的身影。4月18日上午九点,由汉滨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百名科技专家走基层助力脱贫攻坚”启动仪式在安康市白山羊繁育基地(关庙镇唐淌村)举行。
活动现场,关庙镇唐淌村150余养殖户和数百名村民共同分享了由汉滨区科协、关庙镇政府、汉滨区羊产业发展协会和安康市住建局、畜牧中心,汉滨区农业局、司法局、残联、农广校、畜牧中心、红十字医院、农工党安康总支部等帮扶单位共同烹调出的一顿科技大餐。
坐在基地职业农民培训大厅里的100多名贫困户,一边打开里面装有当日可在该基地免费领取三只羊羔(10户)、2袋农资和40只鸡苗的凭证以及相关种植、养殖科普资料袋,一边认真听取安康市畜牧中心刘锦刚老师教授养羊技术、汉滨区畜牧中心左厚杰讲授养鸡知识......
培训大厅外场地里免费接受义诊的村民络绎不绝,现场向村干部递交“脱贫产业帮扶申请书”和领取籽种、药品的村民已自觉排起了长队,基地门口领取羊羔和鸡苗的场景更是热闹非凡感人不已。
该村十八组村民邱家梅和三组村民徐欣欣等人无比激动地对记者表达了共同心声:“科协真好啊!今日不但给我们贫困户请来了专家,送来了技术,而且还给我们免费发放了羊羔、籽种和鸡苗,这真是给我们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呀!”
据汉滨区羊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关庙镇唐淌村主任唐甲升介绍,该村三分之一人口为贫困户,村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其中最为困难的是160多名残疾人,在基地的带动和引领下,通过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目前,对养殖户实行“四统一”服务,即养殖产品实行统一销售,统一按养殖计划向贫困户及残疾人提供仔猪、鸡苗、羊羔,按生产环节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进行疫病防治工作。下一步协会将探索用帮扶单位为村集体援建的1000多平方米饲养圈舍,开启“飞地寄养”模式。即对免费领取仔猪、羊羔的且家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由协会代养。协会在出栏时扣除饲养成本后,一头猪、羊每户均可得到800-1000元利润。
汉滨区科协主席李森乾对记者讲,此次活动是汉滨“科技之春”向纵深推进的科普惠民系列活动之一。主要分为义诊、培训、赠送农资,由红十字医院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及对症药品,让大家感受到了近距离贴心关怀。开班培训中,市、区畜牧中心专家讲授了养殖(养羊、养猪)技术,切实增强贫困户劳动致富的本领。区科协组织资金,共发放科技资料300余册,奖励贫困户鸡苗4000余只、种羊30只、籽种150余份、农资600余袋。
下一步,区协“百名科技专家走基层”活动将覆盖全区贫困镇(村)、社区,力争通过科普惠民、科技引领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率先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 单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