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赵东科:慢性病与健康素养有密切关系




    如何不得慢性病、少得慢性病?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药理学教授赵东科表示,80%的慢性病可以避免,慢性病越来越多与公民健康素养低有密切关系。他建议,我国应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教育的每一个阶段。
    4月1日起,西安市城区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行“零差率”销售,降低药品销售价格。这项医改措施,无疑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是最大福音。可谁又愿意得病,愿意为治病增加家庭负担呢?
    有目共睹,如今像高血压、糖尿病等这样的慢性病,不仅是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年轻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已经近3亿,其导致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而慢性病造成的负担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
    可以说,对于慢性病的恐惧,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我们如何不得慢性病?少得慢性病呢?
    4月16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药理学教授赵东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总结说:“慢性病与健康素养有密切关系。从孩提时就要注重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就会少得病、晚得病,少得慢性病”。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我国应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教育的每一个阶段”。
    你知道什么是健康素养吗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体系。会议强调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008年5月12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自此,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素养监测,逐步建立起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
    而早在2016年1月6日,国家卫计委就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新版《健康素养66条》),界定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基本技能12条。
    赵东科对此解读,“这66条明确了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重点,开创了以公共卫生为切入点的全新视角,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重点的传播模式,成为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我国公民健康素养还比较低目前我国公民健康素养还比较低”
    如今,新版《健康素养66条》已经印发一年多了,但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今年全国两会之前,赵东科作了一项有关公民健康素养的调查,让他大为吃惊。
    这份调查,赵教授仅就“什么是公民健康素养”“公民健康素养有多少条”两个最简单的问题,电话访问了100人,其中19人是医务工作者。调查结果显示,100人中有98人不知道健康素养的概念或答错了,仅有2人答对了健康素养的概念,只有1人答对了新版健康素养有66条。
    赵东科表示,“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目前我国公民健康素养还比较低,也说明了目前我国很多医生的健康素养本身就不够,还亟待提高。因为医生是居民健康素养教育的主力军,如果医生的健康素养没有提高,依然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疾病的治疗而不是疾病的预防方面,那再高明的医生都不能解决慢性病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
    “我国老百姓目前普遍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加上有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普遍存在刊登、传播错误的健康养生知识,使人们对于健康知识的认知更加似是而非。”对此状况,他甚为忧虑。
    “绝大多数慢性病是可控绝大多数慢性病是可控、、可防的可防的”
    “慢性病越来越多与公民健康素养低有密切关系”,在赵东科看来,虽然疾病治疗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大多数人还未树立起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意识,当然也就更不用说疾病的预防能力了。其实,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体现的就是公民的健康素养。目前我国慢性病呈持续高发的态势,就和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较低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30年多年来,慢性病越来越多,但不是生活水平提高就一定会导致慢性疾病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30多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自身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素养的掌握却没有相应提升。因此,加速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是全面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绝大多数慢性病是可控、可防的”,他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80%的心脑血管疾病、80%的二型糖尿病、绝大部分的原发性高血压,甚至40%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国际卫生组织做过研究,如果通过行为干预、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0%的慢性病是可以避免的。”
    “慢性病防治知识,也是《66条》的新增重点内容之一”,赵东科给记者介绍,我国慢性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为突出,预防这两种疾病,需要公众了解其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必须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学会自我健康管理,科学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控制或延缓疾病进展,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我国应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我国应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教育的每一个阶段”
    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赵东科拿出的提案就是建议“我国应将公民健康素养融入教育的每一个阶段”。
    他提出,健康素养和教育息息相关,应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制定相应的计划,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进而推动公民健康素养的快速提升。
    第二,他建议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临床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标准必须调整。“在过去,只要掌握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技能就算是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现在来看这一标准非常不合适。”因此,他还建议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营养学、慢病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
    健康素养的提高和所有类型的教育一样,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有坚定不移地让“预防落到实处”,我国慢性病“蔓延”的势头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本报记者 周励)

    专家简介
    赵东科,1977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1986年获医学硕士学位,药理学教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医药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链接
    健康素养66条你能做到几条?
    2016年1月,国家卫计委印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提出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应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
    据了解,2008年我国首次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发生了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研究新成果不断涌出,为适应当前形势,国家卫计委对2008年版进行了更新、修订,形成新版《健康素养66条》。
    与2008年版相比,新版重点增加了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安全急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等相关内容。《66条》中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基本技能12条。你了解多少健康素养知识?能做到几条?请扫描下面二维码,阅读完整的《健康素养66条》,希望你能再次学习一下,并掌握更多健康素养的知识和技能。

(本报记者 周励)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