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科技群英传

甘当药检事业守护者

——记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化学室副主任王嫦鹤

  在药品检验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化学室副主任王嫦鹤凭借自己对药检事业的无比赤诚,获得了充实的精神满足,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保卫着百姓的用药安全。
  完善药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王嫦鹤,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三方面入手,将现代分离技术应用于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工作中,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药品质量标准,其中20余项成功地被收载为国家药品标准。
  面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检不了、检不准”等问题,王嫦鹤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困难,运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在探索中解决难题。将气质联用、液质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应用于化学药品杂质谱的研究工作中,建立了右旋糖酐、氟尿嘧啶、奥硝唑等系列制剂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药物杂质谱分析方法,完善了省级化学药品杂质谱数据库,为药品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将包合技术与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建立结构类似物(如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以及极性相差较大成分(苷和苷元)的同时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夏枯草、木瓜、女贞子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采用HPLC拆分手性药物技术和离体药理学试验方法,研究了手性药物药代动力学和细胞内外分布的差异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手性药物HPLC拆分和体内过程差异性研究中的实验方法、技术和条件问题,并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手性药物质量标准的控制。
  建立高通量筛选系统
  王嫦鹤多年来潜心科研,对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应用细胞生物学培养方法和细胞膜色谱技术结合离体药理学实验方法,将柱切换技术与GC/MS相结合,创造性地建立了集“活性识别-色谱分离-分析鉴定”于一体的PM/CMC-GC/MS高通量筛选系统,从白术和苍术中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组分——白术内酯I,并用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及小鼠胸主动脉环与腹腔巨噬细胞共培养的模型及整体动物实验,阐明了白术内酯I抗慢性炎症血管生成作用的作用机制。筛选出的白术内酯I具有较强的抗慢性炎症血管生成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可应用于中药中抗炎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也为新的作用于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除此以外申请者还对秦巴山特有的“七类药材”以及金银花、丹参等常用中药开展了系统的高通量筛选工作,获得了一系列疗效确切的活性成分。
  多年来,她时刻以科学、规范、公正、高效的“药检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自己特有的智慧、学识和执着践行着一位“药检人”的责任。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