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菊花”二维码来了


  在这个“人人微信”的时代,微信已然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其开放的小程序对于用户来说,实现了“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梦想,用户不再需要腾出有限的手机内存空间去装载APP,随时可搜索需要的服务程序,用完退出即可,不会占用更大的内存,大大便利用户享受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小程序就像微信大家庭里的一个窗口,将众多的信息途径通过微信这一端口,借助微信的基础流量作为吸引,让更多的企业和内容涌入微信。
  4月19日,微信发布小程序码,有人说它像“菊花”。小程序码采用36放射线以及其拓展的72放射线样式,就像下面这样小程序码在样式上更具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和原来的二维码相比,小程序主体的品牌LOGO更明显,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小程序。
  对用户来说,在扫码之前就有了明确预期,知道自己扫出来的是小程序。
  二维码的发明,和二进制紧密相关。二维码中的每一个黑色方块都称为“码元”。它代表着二进制中的1,没有码元的位置则代表0,不同的排列方式能够表达二进制中的1010110……从而存储海量的信息。
  据了解,一个QR码,最多可以容纳数字7089个,或字母4296个,或中文汉字984个(采用UTF-8编码计算)。算起来,两个二维码就能把本文的所有文字藏起来。
  一个完整的二维码通常包括数据、定位等多个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承担不同的功能。设计师将一个普通的二维码设计的精致美观,得益于QR码的强大容错能力。
  许多人发现,二维码即便部分被刮花或损坏,有时仍能正常扫出来。这是因为二维码通过信息冗余进行纠错,主要由“纠错码字”区域来承担数据冗余的作用。
  同时,一个二维码能携带的信息量是固定的,它包含的信息越少冗余度就越大。二维码的容错率一般是7%-30%左右,如果二维码包含信息较少,纠错码字区域最多被遮住30%都是可以识别出来的。
  自成体系的小程序码,或多或少能缓解该问题。至少,以后“菊花状”的二维码可以更放心地扫了,因为每一个二维码的生成和发布,都在微信的管控之内。“扫了你家的码,你就得负责。”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