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和现场管理工作近20年,杏子川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所长薛涛长期扎根生产第一线,先后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5项,荣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获授权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为油田勘探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支撑,全力增储上产
作为资源型企业,增储稳产是生存发展的根基。据此,他积极主张转变以往靠打新井稳产增产的开发方式,将管理重心由地面转向地下,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井产量。同时,不断深化老油层认识,加大地质综合研究,积极开展下组合勘探,为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寻找新的突破口。在杏子川采油厂任职期间,他主持完成了杏子川采油厂五大勘探开发区块的地质研究评价和富集区域预测,为勘探开发部署和连续10年上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质依据。实现了2005年以来连续10年上产,产量从30万吨上产到目前的83.5万吨。他主持新拓展资源面积近500km2,新增探明面积300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5000万吨;除主要开发层系长2、长6层外,还新发现侏罗系延安组,延长组长1、长3、长7、长8、长9、长10等油层,试油均不同程度获得工业油流。积极利用“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在化子坪贺庄区、坪桥北区等7个区块累计新增开发面积290km2,新建成开发井3600余口,新建成产能50万吨以上,为采油厂长期稳产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创新,全面提升油田开发效益
增加科技含量是石油生产企业提高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他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引进试验了多项新技术,有效提升了油田开发效益。应用“2+3”驱油技术,主持建成坪北杏2005超前注水开发区,勘探开发面积55km2,油水井417口,新建产能4.11万吨。采用“长6油层超前注水开发”建井模式,主持建成谭家营新区超前注水开发区,开发面积110km2,油水井658口,新建产能10.8万吨。
采用“老区综合治理技术”,完成四个区块357个注采井组整体调整,其中182个注采井组对应586口油井产液量平稳,含水率下降,产油量上升,明显见效;168个注采井组对应504口油井产液量稳定、含水率稳定、产油量稳定,措施有效率达到95.5%。自主完成了沟槽界、杏2005井区、阳山梁区等3个区块约80Km2、900口油水井的第一阶段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了注采井网、提高了小层对应程度,恢复和利用关停井37口,转注23口,措施调层22井次,并制定了合理的配注方案和动态监测体系。
把成功的背影留给昨天,永远面对的是新的起点,把胜利的欢笑带给明天,永远把握的是新的开端。薛涛同志始终不忘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石油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事业中,为延长油田乃至陕北老区的石油开发做出自己的贡献。
(郝 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