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系列之六

小儿泄泻

2017年5月12日

  “泄泻”相当于西医的“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其主要病变在脾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多见。看看陕西省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张敏霞是怎么治疗小儿泄泻的。
  伤食泻 口嗳(ǎi)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泄时腹痛,泄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卵,或兼呕吐。伤乳食者,大便色黄白,内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取穴:每日大便小于六次:补脾经300次,清胃200次,天河水200次,补大肠200次,逆运八卦200次,揉龟尾1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按足三里2分钟,捏脊10遍。
  每日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补脾经300次,利小便100次,清胃100次,推六腑200次,按足三里3分钟,捏脊10遍。腹痛加外劳宫2分钟。
  大便消化不良,屎黄,脉滑无力:补脾经300次,清胃200次,天河水200次,补大肠200次,逆运八卦200次,二马3分钟,揉龟尾1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按足三里2分钟,捏脊10遍。
  热泻 泻时暴注下迫,大便色黄赤,泻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躁,腹痛身热,溲少而黄,肛门灼热。
  取穴:补脾经300次,清胃200次,天河水200次,补大肠200次,逆运八卦200次,推六腹300次,揉龟尾1分钟,推下七节骨300次,按足三里2分钟,捏脊10遍。
  寒泻 腹痛肠鸣,泄泻清澈,或白水泻,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
  治则:疏散风寒,温中止泻。
  取穴:补脾经300次,清胃100次,补大肠200次,逆运八卦200次,揉外劳宫2分钟,揉龟尾1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按足三里2分钟,捏脊10遍。
  脾虚泻 食后作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色黄,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治则:健脾止泻。
  取穴:补脾经300次,清胃100次,补大肠200次,逆运八卦200次,揉外劳宫2分钟,揉龟尾1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按足三里2分钟,捏脊10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