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贸易如何?


  5月10日,反映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趋势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STI)在京首发。编制指数的专家分析,东南亚、中东地区贸易虽然占比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南亚地区则保持较快增速,显示中国与该地区贸易潜力较大。
  “一带一路”建设评价指标
  海上丝路贸易指数(MaritimeSilkRoadTradeIndex,简称ST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贸易发展指数体系,由进出口贸易指数、出口贸易指数和进口贸易指数构成,并从总体、分区域、分运输货类等不同维度衡量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间的经贸发展水平,反映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重要国家间的贸易发展变化趋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说,“海上丝路贸易指数”的发布丰富了“海上丝路指数”体系(MaritimeSilkRoadIndex,简称MSRI)。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路指数。除本次发布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外,海上丝路指数下属的指数还有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宁波航运经济指数等均已发布。海上丝路贸易指数的发布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成果的评价指标之一,既可以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供信息参考和趋势判断,又可为各国政府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效果和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进口指数涨幅明显大于出口
  海上丝路贸易指数能反映东南亚、南亚、中东、红海、中东欧5个区域与中国的贸易趋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2014-2016年分区域贸易指数(终值)变化看,东南亚、中东地区虽然在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进出口贸易中占比较大,但走势呈下降态势,南亚地区则保持较快增速,显示该地区贸易最活跃、潜力较大,在以后“一带一路”建设中值得深度研究。
  2014-2016年主要运输方式中,集装箱类贸易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液货类贸易。蔡进指出,有人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为了追求全球的资源,但从海上丝路贸易指数可以看出,集装箱类贸易占比越来越大,“集装箱运输的一定是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可能是煤炭、铁矿石”,这说明中国和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在高端化,是互利共赢的。
  进出口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进口贸易指数(终值)均值114.99,比上年同期增长7.71%,出口贸易指数(终值)均值为105.09,比上年同期增长37.66%,进口指数涨幅明显大于出口。蔡进表示,这说明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为沿线国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