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台区广袤的大地上,有着这样一群人,多年来他们奔波在印台的农村土地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他们中有这样一个榜样,一个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工作,积极投入农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她就是高级农艺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现任政协印台区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兼铜川市印台区农技中心主任冯艳莉。
铜麦1-6号填补了铜川没有自选农作物的空白
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实际选题。先后参与和主持选育成了铜麦1-6号系列小麦品种,填补了本市没有自选农作物品种的空白。主持建设了铜麦系列小麦“三圃田”40亩,每年可生产原种5000公斤,为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良种供应,为保持品种的优良种性和提纯复壮奠定了基础。作为课题第一完成人,优质强筋铜麦3号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抗黄矮病小麦品种铜麦4号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抗旱小麦品种铜麦5号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旱地铜麦系列品种配套集成技术推广获得2014年度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在铜麦6号推广中,她积极创新品种推广机制,由过去的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建立了“百亩核心片+千亩示范区+万亩辐射带”的新品种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齐抓共管的组织模式。她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农作物新品种送到农民手中。
10个试验小麦新品系通过审定并被大面积推广
冯艳莉是国家级“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铜川试验点”和“省渭北旱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铜川试验点”的项目主持人,多年来本着对农民负责和对育种家负责的态度,严谨治学,实事求是。长期坚持在试验第一线,从苗期到抽穗及收获的每年调查记载近200余项记载项目,涉及上千个数据,无论是隆冬还是盛夏,她都亲自下田调查。先后试验小麦新品系248个,其中10个已通过审定并被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后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应用玉米高产集成技术挖掘了玉米增产潜力
从2012年起,主持印台区春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金锁镇创建2万亩高产示范片,应用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包括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密度玉米优良品种、统一宽窄行播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挖掘了玉米增产潜力,提高了玉米的单产水平和品质,通过示范带动、技术培训、科技服务和行政推动等有效手段,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最广泛的科技入户,有效提升了示范户和农户应用集成技术和科技种田的水平。经省、市专家组核定产量,2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831.3公斤,仅此一项为项目区农户实现增产玉米3000吨,增加产值600万元。
多年来,冯艳莉一直将小麦育种当做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不松懈,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在小麦育种工作第一线。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