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鎏金铜蚕”见证汉代丝绸之路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见证了2000多年前先辈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这只“鎏金铜蚕”。
    1984年,陕西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全,在河水中淘金时,淘到一条金光灿灿的蚕,周围伴有五铢钱若干。这只蚕通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首尾9个腹节,昂首吐丝或眠状,体态逼真。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很早就有关于金蚕的记载,比如晋代陆翽的《邺中记》就曾提到,永嘉末年,在春秋霸主齐桓公墓中所发现“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不可胜数”,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也记载吴王阖闾夫人墓中发现“金蚕玉燕千余双”……而这些史传笔记中所提到的“金蚕”究竟长什么样子,一直到这只汉代鎏金铜蚕的出土,才算有了实物佐证。
    鎏金铜蚕的出土,将陕西石泉县这一养蚕圣地的历史推前到汉代。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汉代的养蚕缫丝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途经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
    以蚕入葬的传统,最早于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蚕示三牛”、“蚕示三宰”的占卜记录,以及商周遗址屡屡发现的精工细琢的玉蚕,证明了商周时期对蚕神祭祀礼仪已经是相当隆重了。蚕在中国的传统中被赋予了孕育、财富等美好意蕴。无论是石蚕、玉蚕、陶蚕、金蚕,都是蚕神不同的物化形态,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中国人对蚕之神力生生不息的崇拜。

(中 青)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